艾乐参加了一个瑜伽课程,她决定用这个新的运动计划把自己重新塞进修身牛仔裤里,更希望通过运动减少压力,更好地呼吸和休息。可两周后,她却忍无可忍地放弃了。
你也许觉得是因为她和大多数人一样,缺乏毅力是吗?不!《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以下简称《性格拼图》)一书的作者西尔维亚·洛肯指出,即使换作另一个人,只要这个人是外向性格的,想通过艾乐所选择的这种瑜伽课程放松心情,坚持运动,失败是必然的,因为这种运动有着最典型的内向性特点。
什么?选择运动类型也要分性格?没错!无论是运动、学习、工作还是沟通,不同性格的人都适合不同的方法。
《性格拼图》这本书从生理、心理等多角度深刻而全面地探究了内向、外向和混合型性格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会体现在学习、工作、人际沟通和协作、管理等众多方面,我们只有精准地定位自己的性格、全面地了解自己性格的优势和障碍,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者西尔维亚·洛肯是德国语言学博士,企业培训师,近十几年来为内向性格的人群做咨询工作。她出版的《内向心理学》、《内向高敏者》等“性格心理学”系列作品都是广受好评的畅销书。
《性格拼图》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有理有据地对外向、内向和混合型性格进行了分析对比,对不同性格的人发展自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干货满满,令人信服。
精装正版现货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社会性格心理学分析内向心理学外向心理学九型人格心理学京东¥29购买已下架一、内向和外向性格有着生理性的差异。
内向和外向不是相互对立的,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外向的成分,也有内向的成分,只是大多数情境下,我们更倾向于某一端,就表现为某一种性格的人。还有的人正好处在性格刻度尺上的中间点,被称作混合型性格的人。
不同性格倾向的人,其表现有着巨大的差异。
01.内向者从内心活动获取能量,外向者从外部活动获取能量。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内向性格者的精神能量流向内部,外向性格者则流向外部。
脑部实验也发现,内向者更多受到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副交感神经也被称作“安静神经”,主要负责休息和恢复安静状态,这使得内向者需要安静平和来获得舒适的感觉,获取能量。
外向的人更多受到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交感神经负责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活动,为努力、进攻以及逃跑做好准备。这使得外向者更偏爱外界刺激,从与人的交流和环境推动力中获得能量和生活乐趣。
脑电波和血流检测也显示:内向的人更积极地处理内心活动,外向者更善于处理感官刺激,擅长应付外界环境的影响。
02.内向者容易被刺激过度,外向者喜欢外部刺激。
内向者调节大脑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杏仁体非常敏感,这使得内向者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反应很强烈,面对新鲜的、意料之外的事项时容易紧张,因为杏仁体传输的信息是恐惧。
而外向者有着较不敏感的杏仁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较弱。因此,他们能够更加冷静、灵活地做出反应面对突发状况,即使在嘈杂热闹的环境中也不也受到影响。
03.外向者追求奖励,内向者追求安全。
内向者大脑中负责恐惧的杏仁核区域更加敏感,这使得内向者对安全的需求更高。
外向者大脑中与奖励、兴奋有关的伏隔核区域更加活跃,这使他们更喜欢冒险探索未知事物,追求诱惑和奖励。
二、没有“更好”的性格,只有很不同的性格。
内向的人对寒暄和闲聊比较排斥,他们觉得太肤浅,缺乏吸引力。相反,他们更喜欢具有特定的意义和质量的深度谈话。
书中的这段话让我如释重负。因为一直以来,我就是一边回避着没有任何主题的聚餐和闲聊,一边又在痛恨自己情商低、不合群,过得非常拧巴。终于明白了这只是特点,而不是缺点。
生活中貌似外向的人更占优势,内向的人经常被忽略,可作者在书中通过一个表格,经过详尽的对比发现,在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内向者和外向者。这两种性格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障碍。
书中列举分析了内向者的10大优势:谨慎、自我探索、专注、善于倾听、安静、善于分析、独立、持之以恒、擅长写作、有同理心。
外向者的10大优势:勇敢、热情、灵活、善于展现、敏捷、行动力强、关心他人、有自发性、擅长讲话、善于应对冲突。
当然,障碍也各具特色,诸如内向者过于注重细节、被动、害怕冲突等,而外向者也有缺乏耐心、过度展示自我、攻击性强等障碍。
这一部分令我受益的是,不再盲目地去羡慕外向者的优点,且由于自己学不来而自卑,而是试着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明白了要以适合自己内向性性格、令自己舒服的方式,去突破局限和障碍,并及时恢复能量,而不是一味地东施效颦。
了解这些知识更大的好处在于,内向者和外向者能够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在日常的沟通中明白彼此的差异,欣赏彼此的优点,从而更好地合作,发挥出各自的性格优势,弥补劣势。
三、善用自己的性格特点,放大努力的效果。
《性格拼图》这本书的深度在于不仅仅是用书末的一份测试,告诉我们自己是什么性格,而在于通过案例让我们了解,不同性格的人在达成运动、学习等目标,以及在管理和沟通中能发挥优势的方法是完全迥异的,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以学习为例:
01.内向者由内而外,外向者由外而内。
内向者是通过大脑的抽象理解来学习的。适合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分析具体实例,先观察和倾听再自己动手实践。
比起集体讨论,内向者更喜欢独立思考,面对需要思考的困难任务或学习内容时,喜欢先写出来,再阐述观点和解决方案。
而外向者通过感官认识来学习,这使得他们喜欢由外而内的学习方法——由具体的感官刺激到一般的抽象知识。可以尝试解决方案、进行表演、处理问题或试验新事物等学习方法,也就是从实际经验中得到启发,学习新知识。
02.内向者讨厌过多的刺激,而外向者追求刺激。
内向者应该避免在短时间内安排大量的学习内容,不要突然转换课题,不要参与过多的社交合作任务,适合写报告、单独学习、双人练习等,保证尽量不受打扰、安静的环境。
外向者喜欢变化多端的外界刺激,容易对单一的学习方式感到无聊,因此可以准备丰富多彩的内容,富有变化的学习形式和各种不同的学习阶段。尝试听和看之间转换,利用视频、音频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安排快节奏的学习,多讲话发言等,效果会更好,适合集体或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实际应用等方法。
03.内向者注重安全感,外向者注重奖励。
内向者需要对学习内容有清晰的结构,并通过提前规划来保证安全感。他们擅长分析型思维,希望更细致地了解学习内容,喜欢钻研,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
外向者很容易失去耐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设置比赛、竞争、奖励等刺激,效果会更好。他们喜欢新鲜元素、快节奏、及时的刺激奖励等。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好在《性格拼图》的作者西尔维娅·洛肯告诉我们:
性格塑造了你,但没有锁定你。
她认为生物遗传、社会环境和个人意识的探寻这3个塑造性格的因素中,个人意识的探寻为人类性格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因为真正的性格形成正是一步步自我实现、寻找自我价值和目标的过程。
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妄图一下子扭转自己的性格倾向,但是我们可以、也应该自主地做出选择,在特定情况下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有意识地对既定性格进行部分的调整,必要时接受与自己的性格相背离的工作,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做好能量管理,用自己感到舒服、能接受的方式拓展舒适圈。
经常不开心,14不良习惯是罪魁祸首,对症下药,有效消除负面情绪
今日话题:你更倾向于外向还是内向性格呢?平时有没有因为自己的性格特征而苦恼过呢?写在评论区,和我一起讨论吧。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两个孩子的妈妈,亲子阅读践行者,喜欢读书,喜欢分享儿童教育知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