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对很多女人来说,一年到头忙不迭地更换衣服不仅是为了形象,更是为了换个心情.即使衣柜衣服如山倒,可还是抑制不住买买买的欲望。快消时尚品牌就切中了人们这种求新求变的心态。极其平民的价格就可以获得一件大牌同款,即使质量稍次,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下一季都会淘汰。新款式的刺激永远源源不断。H&M、ZARA……这些快时尚品牌款式齐全、更新快、折扣频繁,因此深受国外、国内女孩们的喜爱。
知道人们都喜新厌旧,他们推出的旧衣回收计划就显得更人性化了。比如,H&M品牌就推出了捐赠一袋旧衣物,就可获得2张单品85折优惠券。女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家里排山倒海的衣服没地方放了。那么这些衣服回收了多少呢?最近H&M发布了报告显示,年集团通过旧衣回收计划总共回收了17,吨纺织品,其中在中国市场回收了超过吨纺织品,以实现重新利用和循环使用。
报告号称年前,H&M将%使用再生或其它可持续来源的材料,年之前让整个价值链实现对气候的积极影响。看起来,真是个有环保意识有担当的正能量企业,可事实却是…库存其实被火烧?频繁上新、频繁打折是所有品牌消费者都知道的套路。于是,新品上架无人喝彩,所有人都想等到打折时去捞一票。但这样的等待对品牌来说,就会导致大量库存积压。旧货没卖出去,新一批货又来了。
你担心你的房子不够放衣服,H&M也一样。他们的存货日积月累已经多到被迫必须要想个方法清库存了。索性就一把火烧了吧!但这事可不能张扬出去。毕竟是一直靠环保形象活的良心企业啊。可是纸包不住火,有一家丹麦电视台的记者就偷偷拍到了这一切。记者拍到一批尾货被装箱,运入丹麦一家名为KARA/NOVEREN的废物处理公司。
媒体偷拍表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正是这批衣服被焚烧时的情景。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烧毁衣物时,H&M表示这只是发霉或不符合安全质量标准的一批订单。可是记者发现,被烧掉的这批货物都明明是质检合格的衣物啊。
为了验证,记者还拿着这批衣物中的4条牛仔裤,去H&M买了安全质量没有问题的裤子,一同送去检测。结果,这4条裤子完全质量合格,也无霉菌。致力减少时尚浪费的非牟利环保团体Redress的CEO表示:“生产一条牛仔裤,需要3.升水,兆焦能量、3公斤化学品,现在把这些牛仔裤烧成灰,不就变成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嘲讽了吗?焚烧衣物时,从染料和其他材质中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将直接污染大气层。不仅污染水,再造成了大气污染……
环保不是H&M一直挂在嘴上宣传的品牌立足之本吗?难道所有的回收衣物计划都只是为了再消费吗?假如真的是这样,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为了追求速度、为了降低成本,这些快时尚品牌将生产线挪到人力成本低廉的东南亚国家。有一个纪录片《真实的成本》讲述的就是光鲜亮丽时尚世界背后,第三世界国家那些被剥削奴役的时尚劳工们的故事。在孟加拉首都达卡的服装工厂里,70%的劳工是女性。她们每天都在埋头苦干,还经常遭到老板的打骂和性骚扰。
广告里穿着潇洒,自由惬意的生活,背后的那些工人,忙碌一天只为了赚取区区两美元。
你被T台上本季最新华服吸引。但根本不知道品牌为了追求快时尚,逼得当地农民抛弃自然种植方式,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种植棉花。土壤因此受到严重污染,农民患病,大量人死于癌症,畸形新生儿莫名诞生……不断地买买买,该剁的手一只没剁,只是把无数被剥削劳工的血汗,穿在身上到处嘚瑟。
事实上,英国时尚媒体《时装商业评论》曾报道,服装纺织业是仅次于石油业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在将原材料制成各种服装的生产过程中,包括染色、洗涤、装饰在内的各项工艺需要使用多达种不同的化学品。每生产0克棉布—大约可制成一件T恤衫和一条牛仔裤—需要消耗2万多升水。从棉田里喷洒的杀虫剂到浸泡牛仔布所用的洗液,每生产1公斤牛仔布就会平均产生23公斤的温室气体。
人们的心态契合了品牌的追求。品牌一再加快生产速度满足人们的期待。一件Zara大衣从设计初稿到工厂生产,再配送到零售店,只需25天的时间。H&M交货周期短到只要三周左右。优衣库从设计到出货只需短短13天。无理性消费必然导致过度浪费。品牌方当然知道消费者会有清醒的那一天,所以他们必须先下手为强:拿环保大做文章!那么所谓的旧衣回收真的很环保吗?
虽然环保回收可以帮助减少污染,但循环利用率的高低是由废弃物的质量决定。质量好一点的可以销售到二手店、捐赠给贫困地区的人,或者升级做成新的布料。H&M回收的棉制品中最多只有20%可以做成新的牛仔裤,因为纤维在处理过程中都被切碎了。那些差的衣物只能降级处理,甚至直接扔到垃圾场。所以,你有想过你以为的“反正价格便宜扔了不可惜”这种想法,给环境造成多大的负担吗?
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这些旧衣服扔与不扔都会成为棘手的问题。所以,回收旧衣计划听起来很像是那么回事,但这只是快时尚品牌的自保策略而已:让消费者觉得他们在为环保努力了,其实根本解决不了本质问题。“尽量减少、重新使用、循环利用”(reduce,reuse,recycle)是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标语,“回收”这个概念其实是最后一步,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欲壑难填,少买衣服,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