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随父姓还是随母姓之争,最近出现了一个炸锅词汇——「婚驴」,许多女权大V各执一词,部分抱团抨击田园女权,部分认为女权辛苦推动的冠名权被拖了后腿,随着国际#MeToo运动的发展,中国女权运动也发展到一个众说纷纭的时期,公知们各执一词,像极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ERA事件。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轰动一时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RightAct)》代表群体是至今仍酷得要命的牛仔裤女孩,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位主妇政客——PhyllisSchlafly。
近期,一部以ERA事件为原型的美剧《美国夫人》在Hulu上线,主角是ERA事件中的大反派PhyllisSchlafly。
以人设建立角度来看,主角PhyllisSchlafly的崛起,以及其他女权派系的公众形象,几乎复刻了70年代那场女权斗争中的女子众生相,渴望为自己发声的女性群体,几乎成为了现代#MeToo运动的一面镜子。
她们所持言论,所示形象,在年,依旧能为我们带来启示。
如果你熟知女性平权的历史,就会了解:着装风格的复杂派系是70年代女性平权运动的象征之一,你的形象代表了你的群体,着装加言论的组合,在当今社会,这个词汇叫做「人设」,并不仅仅是外观那么简单。
剧中有一幕鲜明的对比,身着精致裙装的Schlafly从一群身穿牛仔裤T恤衫的女权分子中走向国会大厦。
竞选赞助者评价Schlafly的裙装说:「女权分子不会穿粉色裙装出现。」
Schlafly永远穿着精致的,带领子的裙装,浅笑盈盈,有时不忘点缀一些让她看起来更像一个中产精致主妇的单品—胸花和丝巾,点睛之笔其实在于她的一头金色卷发,ERA领袖讽刺她是个为了讨好男权染金发的Blond。
Blond,字面意思「金发碧眼的美人」,在美式文化中一般代指无脑顺从的花瓶,最爱制作绝望主妇电影的希区柯克就曾多以Blond作为女主。她们身着十分修身的套裙,紧紧包裹身体,是男主角眼中的完美太太,同时这群Blond也十分懂得用自己顺从的形象得到一切。
希区柯克电影《迷魂记》,许多人对顺从的力量一无所知,美国夫人中出现过奇幻的一幕:当ERA的支持者占领绝大部分选区后,Schlafly与其他家庭主妇抱着婴儿出现,上演了一幕「持家者」送给「养家者」的面包赠送,成功逆转了颓势。
与PhyllisSchlafly同时代,类似的裙装主妇形象在《MadMen》,《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等剧中,同样代表了一些以顺从姿态谋求男权社会发展的形象。
当从反女权者的视角出发,去看待女权运动,表示刻板印象的裙装,更多成为了PhyllisSchlafly之流以顺从的女性形象,争得个人平权的武器。
心理学有一个理论,男性主义者往往会对十足的女性主义者言听计从,因为她们看起来如此娇弱顺从需要保护,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家庭主妇的力量,他们更懂得如何营造一种顺从的姿态,并不开口主动争取,投靠掌权者从而得到一切。
剧中家庭主妇们风情万种的套裙,更多作为群体制服出现,她们更懂得如何把套裙穿得优雅动人,以顺从的形象争取男权社会支持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反对ERA。
Gloria的出场方式十分特别,作为杂志主编的她,通过更有进步意义的言论和媒体的追捧,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激进派女权大V。
她支持堕胎合法化,主张女性主宰自己的身体。即使到了今天,现实中的Gloria也从未在支持#MeToo和争取生育自由的运动中退缩。
在Phyllis的眼里,她不需要结婚,所以尽管如此美貌,却看起来不带讨好,简洁的T恤衫配上干练的A字裙,可以装下文件的ToteBag,配饰再次起到了绝妙的作用,她戴着一副大大的飞行员眼镜,只是为了让她看起来与那些高学历的男性同样睿智。
她是嬉皮士风格的坚定践行者,反叛,不设限,渴望搅翻一切,以及开放式恋爱。
她为堕胎法案发声,而形象的背后,却是她因自身经历产生的同理心,在与Bella的通话中终于说出自己的心声:「为何女人只能半生繁荣?不能在历史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Gloria,支持ERA,支持女权,更多的是一种时髦,像极了当今抛弃婚姻选项的时髦女性,无论成功与否,都要做先行者。
ShirleyChisholm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参加总统竞选的黑人女议员,比起前两位面目清晰的极端派,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时也更难被定义。
她懂得自己代表的是黑人群体,而不仅是女性群体,反对矫枉过正,并不愿意囿于女权的争端,她思考女权问题更加理智,曾发言不希望着装成为女权的象征,更多穿着无领素色套裙出现,让头颈间关系更加舒展,她引人注目的方式更符合她强烈的代表性,硕大的珠宝,叉腰与振臂高呼的动作。
Shirley关于裤装曾有一段经典发言:「当我穿上丈夫那样的裤子,我会怎么样?如果这个念头不曾出现在女性脑海中,他们或许不知道晚礼服,压根就是她们的生活牢笼。她们被人操纵了太久,以致于都感受不到身上的绳索。」
而Jil的出场,几乎是注定了结局。她作为五个孩子的母亲,拥有幸福的家庭,但这也让她并不能像Gloria一样,抛掉家庭选项。她支持女权,但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作祟。
Jil更像是一位中立派,她退了一步,为了保护ERA放弃了反堕胎口号,为了丈夫的竞选暂时回归家庭,最终反ERA的偏激派获得了大选成功,失魂落魄的Jil跌坐在地,想起了最早的誓言:「今天是作为一名共和党女人的最好时机」,而此时她看起来与Schlafly之流无异。
Jil的着装比起其他ERA代表人物更加柔和,她懂得如何在男性主导的政治圈中,圆滑地解决问题,她与Schlafly一样,都需要为厨房地板打蜡,就像剧中说:「政见不同,仅仅为了权力,而不是法案。」
Jil的政客形象更加圆滑有迷惑性,几次出镜都以真丝衬衫为主打,时而配合硕大的领结——这样可以托起她智慧的头颅,Schlafly在谈论政治立场时,颈肩动作更加妩媚,而Jil的颈肩几乎是不动的,在衬衫领结的衬托下她的条理性更加鲜明。
比起女权主义,她更贴近布尔乔亚主义,她太过彬彬有礼,但战争的胜利,其实更需要作风极端的前锋。
在拥有幸福家庭的女性群体中探讨女权更有现实意义——当你家庭美满,你还会感受到不公,为个人意志争取吗?
家庭主妇与独立女性,看似两个对立的命题,但交叉点在于,家庭主妇要对家庭中不靠谱的保障说不,独立女性也要避免遭受职场压力的侵袭。
《美国夫人》比起「女权」,更多聚焦在「女利」,每个人都太过个人化,「女利」进化到更为平等和宏观的「女权」,则需要漫长的斗争过程。
任何一方开始以鲜明形象走到公众面前时,胜负就已分晓。人设鲜明者得天下,你的形象和立场越鲜明,越能为自己获得更多的支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