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牛跟尚编辑/张南设计/师玉超
过往三年,从没有想到汽车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在这不平凡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三年里,刚刚三周岁却跑出光的速度的轩辕之学见证了新老汽车人的困扰和焦虑,也见证了汽车业在不确定中勇毅前行。
告别三年疫情,中国汽车产业将何去何从?3月4日下午,惊蛰前夕,在北京艺术中心,轩辕之学校长、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博士主持了一场题为“后疫情时代汽车业再思考”的沙龙。
这是以“复元沐新”为主题的轩辕之学三周年庆的一道主餐。
参与讨论嘉宾为轩辕之学的导师与学员: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大搜车创始人兼董事长姚军红、中国资深汽车人董海洋、未来黑科技创始人徐俊峰、华粤传动董事长倪川、轻舟智航创始人兼CEO于骞、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巨浪2期学员刘强。
这场讨论行业的严肃话题中不乏尖锐、生动、活泼、有趣,或自曝,或自嘲,或玩笑,爱恨嬉笑皆文章。
尖锐,如倪川:没有人能够清楚地界定什么是上半场什么是下半场,打过全场的人才知道,我们电动化、纯电这条路还没有人走完过,谁去界定上半场和下半场?
活泼,如俞经民,他巧妙化解贾可博士的晦涩话题,把自己的网红大名“胖头鱼”当场改为“鸭先知”。
生动,如姚军红,他自嘲自己的角色是:那里有个金矿,一堆人在淘金,我们想卖个水、卖个牛仔裤吧,是不是还需要一个独轮车?
自曝,如董海洋:很憎恨语言,表达是一种非常有限的沟通方式,特别推崇体验营销,因为语言特别苍白。
调侃,如于骞:为什么ChatGPT体验那么好?他们不承担责任,写错了的话你会罚它钱吗?大家笑一下就完了,没有什么太多的问题,但智能驾驶不一样,出一个错用户信心就会下降,因为要为它承担责任,所有AI做不到的事情就是承担责任。
玩笑,如杨宇欣:关于后疫情时代,作为创业公司,我们要感谢疫情,为什么?因为疫情给了我们时间——过去的三年里大家可能都有经历,给客户、给投资人回复“对不起,因为疫情,我这个事慢了”、“对不起,因为疫情这个事没有做好”,但疫情结束的那一刻起,我们再也没有借口了,大家重回炮火最前线,必须直面客户的各种需求,不能有借口。
以下为“后疫情时代汽车业再思考”的沙龙对话实录。此处有删节。汽车商业评论记者牛跟尚整理。
新、营、销、学、院,哪个不苦啊?
贾可(轩辕之学校长、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圆桌讨论一下子排9人很少见,可以台上台下互动。我们的话题特别大,是后疫情时代汽车业再思考,涉及到汽车业的方方面面。
今天是轩辕之学三周年的Party,如果搞得特别沉重,像论坛那样搞个三场四场就成了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那不行。
今天咱们也活跃一点,各个环节的专家一起上阵,互相也可以插话。在座的几位嘉宾代表了不同的行业,胖头鱼(俞经民)和姚军红代表的是销售行业,(董)海洋代表海外事业,(徐)俊峰代表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杨宇欣、于骞也是代表智能化,华粤传动是新能源,刘强也是新能源,涉及的面还是挺多的。
过去的三年,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还是在艰难的状态下有了巨大的发展,但要是按照刚才(吴)伯凡的认识——“现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也许困难也就来了”。现在到底是不是困难来了?春江水暖鸭先知,从胖头鱼开始,你们的销量怎么样?鸭先知嘛!
俞经民(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贾可开玩笑的——鸭先知,让我先讲,还好在北京,(来)北京就是吃鸭嘛,烤鸭就把我“烤”一下算了。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感觉是千万不要对前面三年产生恨,没有恨,每天都是自己的,别人不发展?别人都在卷。
新、营、销、学、院,哪个不苦啊?实际上还有三个字叫苦哈哈,就得哈哈的,总有机会。
变推动着变,春江水暖鸭先知,我觉得还有不变的,无论在哪个年代,到底想干什么,想实现什么。衣食住行,汽车肯定卷,卷了大家就不来了,烤鸭不是“卷”着吃的嘛,都吃得很有滋味,我觉得肯定是看到了光,有光才能在一起浪。
市场机会蛮好的,哪怕1-2月数字是那么惨淡,况(锦文)总说一二三(月)一看不好,昨天终于好一点了。这个周末和2月份的周末一样,从春节后每天在增加,但过了2月15日一看每天都没有增加,那个数字都让人很担心。因为有年度计划,要分到每个月、每个季度,上汽大众前任总经理陈贤章回集团临别箴言说的是“我最不喜欢那个冷冰冰的数字”。
我心里冰凉冰凉的,我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不就是为你创造点数字吗?你不喜欢冷冰冰的数字?没有任何的抱怨,我很理解,因为他也压力山大。谁做企业不要交数字?后面不变的还是品牌,就像(段)建军说的奔驰该怎么做,包括在中国的品牌,女性用户的占比,很多事情生机勃勃,所以说是冷冰冰的数字。
我觉得无论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总会是奋发有为,要买车、要收车,请到大搜车。
这个时候推出一个营销班非常有价值
姚军红(大搜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我正想我能讲什么,俞总说的内容我说不出来。我们属于那里有个金矿,一堆人在淘金,我们想卖个水、卖个牛仔裤吧,是不是还需要一个独轮车?大概就是这样的角色。
我们自己不做实体不造车,逻辑上也不卖车,我们就是做赋能的。我们确实也看到今天这个变不只两个变,不知道多少个变,预料到的变和不预料到的变都来了。预料到的变,就是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产品在迭代,用户也在变,其它行业都快变完了,就轮到我们了。
我经常拿智能手机和智能车比较,我们不知道哪一天可能会发生真的智能车的体验高度一下子拉高了很多,就像况总说的ChatGPT。
我也投了不少AI的资源,搞了很久,搞来搞去发现就是一个废物部门,投进去的都是以千万计的,最后产出的是几十万。当然,我们不能做成不代表别人不能做成,ChatGPT一出来,发现确实还是有差距的,确实是把AI的高度提升了一个量级,几乎是推动质变的临界点。
我们也不知道哪天智能汽车也会变成这样,就像今天我们再也不看诺基亚的二手机,我们二手车的板块还很重,时刻担心哪天二手车突然变得不值钱。
同样的,整个社会也在变。我是天天在看各种新闻,无外乎各个热点。这个变化我们其实也已经体验到了,就是经济的波动,消费力到底后续会是怎样的走势。
我们一边看新车一边看二手车,消费力是经济能力的一个表现,能买多少台车,二手车商品总是会淘汰的,购买力又那么多,新旧比的变化对整个新车的销售体系会变成什么样?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贾老师在这个时候推出一个(金轩)营销班,非常有价值,我们也确实可以共同探讨很多新的话题。也许我们都不知道答案,但讨论总比不讨论走的路更加有效一些。
营销是为了解决交易完成的沟通
贾可:海洋也是中国资深的营销人,虽然学的不是汽车,但长期在一线,后来又干海外。
董海洋(中国资深汽车人):我往这里一坐,发现我是一个闲人。为什么说是一个闲人呢?因为我现在做的工作基本上跟汽车没有什么关系。贾老师前两天给我打电话,说是今天有一个关于海外的话题,我确实做了七年的海外,就是在海外卖车,前面听到王(华)校长谈到海外的事情,既然有这个发言的机会,我就讲一点。
老子说:知不知者,尚矣;不知知,病也。今天都是在营销一线做汽车的人,我就直说几点体会,也是坐在这里刚想到的。
刚有老师谈到克里斯坦森写的《创新者的窘境》,里面谈到,一个创新体进行破坏性创新,在一个企业里面如果不获得一个隔离环境,会给整个企业带来伤害。
国际化对整个中国企业来说,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破坏性创新。如果说没有一种非常好的制度设计和基层布局,国际化也是一个很艰难的道路。
去年(中国汽车出口)万辆,尤其是奇瑞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但这是若干年后,就像我们说的勇猛、精进、不退转的结果,国际化也需要勇猛、精进、不退转,这是梁启超说的修佛人的三句话,用在我们的国际化也很合适,因为国际化是一个创新事物。
今天也有谈到营销学院,刚才贾博士讲到院,营销本身其实是为了解决交易完成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一种能量传递。
国际化的驱动力最重要,就是企业的初衷是否有足够丰沛的驱动力推动做国际化。因为这么宏大话题在一个平面上,我这样谈往往会打转,往往会让大家陷入一种概念中的循环,说不出来太多的东西。
现在我很憎恨语言,表达是一种非常有限的沟通方式,所以现在我特别推崇体验营销,因为语言特别苍白。
我那天看了一个小故事,下雪的雪,英语叫做Snow,在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大概有将近三十七种描述雪的概念。道可道,非常道。我说一个雪,你们想到雪花,其实真实的雪是不可言说的。
今天我想说的话很多,海外的事业看起来很美,实际上跟国内比做起来更难。
这是中国企业非常重要的创新和发展机会
贾可:讲到后疫情时代的汽车业再思考,大家都在思考汽车产业本身的市场是大还是小,国内如果不大的话国外是不是大,我们都是从市场端的角度来讲。
现在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就是从新汽车的角度讲,大家一直在讲现在进入了智能化的下半场,电动化的上半场好像已经走完了,我感觉电动化的上半场远远没有走完。这里有两位是搞电动化的,我先问一下倪川,以前你是搞传统动力的,后来慢慢地搞新能源动力,你觉得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或者电动化上半场走得怎么样?
倪川(华粤传动董事长):在我眼里,没有人能够清楚地界定什么是上半场什么是下半场,打过全场的人才知道,我们电动化、纯电这条路还没有人走完过,谁去界定上半场和下半场?
今天这个时间点非常特别,大家都来到这里讨论,说明这是轩辕之学很牛逼的一件事情。
疫情刚结束,这次研讨会也算是蛮早的,大家一见面感觉好像已经过了几个月。过去都是初八上班,仔细一算,现在不是才过了一个月出头吗?很多人一见面都非常焦虑,焦虑这个词其实一点都不新,过去那么多年,似乎应该是一个老词了,但疫情后大家多有新的焦虑,不行了,很卷啊,非来不可,一日千里,这些都是几个小时以前发生的词汇。
为什么会这样?我也有一些我自己的观察。大家看一看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就是在前不久,特斯拉的那个演示会发出的那么多信号,激光雷达又遭殃了,碳化硅又遭殃了,等等,其实对行业的影响非常大。
再看一看中国在春节前后发生的事情,包括年发生的事情,怎么来看中国新能源的道路?很多人反对新能源一说,因为电动车本来就不新。本来中国新能源等于纯电,现在我们也不讨论这个问题了,拿中国最牛逼的车厂和特斯拉比较的时候,是拿比亚迪比较,但是看比亚迪的数据,谁都知道DM-I占到一半,纯电占到一半。
前不久有一个非常打脸的事情,欧洲宣布到年只能卖纯电,但在前一天中汽协推出了一本书,鼓励大家认真去看待增程式。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东西放在一起非常混乱,很多东西需要理顺?从这个意义上讲,什么是上半场,什么是下半场?
刚才也有讲到出口的事情,是的,到去年,中国(汽车)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已经达成万辆的出口,我们知道欧洲的纯电路线大概率是要被批准的,中国的海外出口将怎么布局?还是跟现在一样吗?或者长远来看只做纯电?国外的企业到中国不是更复杂、更辛苦?又要做内燃机,还要做混动,还要做增程,还要做纯电?
其实谁可以给出答案?这些变化说明什么?没人知道什么是上半场,没人知道什么是下半场。我觉得很卷,很乱,非常多的变化,非常多的不确定,这是大家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恰恰认为,这是中国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还远远谈不上是上半场
贾可:谢谢倪川。刘强,你从你的角度讲讲。
刘强(巨浪2期学员):我分享两个数据。从中重卡的角度来讲,去年的行业销量是67.2万辆,中重卡的纯电动车大数是2.5万辆。从轻型卡车可进入这个市场城市配送领域4.2m货箱的车,整个行业大约是47万辆,整个行业大概是纯电动卖了3.7万辆,也就是说8%-9%的样子。
也就是说整个卡车的市场,应该说还处于起步期,还远远谈不上是上半场。所以说,从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