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受疫情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发生了许多改变。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学科来说,推进教学与实践显得更加困难重重。但是我们的师生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坚持创新性的学习和工作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了此次展览作品。
我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包括艺术设计、广播电视和音乐三个领域。学位点以国家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为背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雄厚的产业经济、独特的文化气质,以及华南农业大学的农科优势,在岭南民俗艺术和生态艺术上进行创新性研究。
此次展览是我院级34位同学的中期成果,是学位点中期展览的一部分,作品包括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方向的艺术创作。展示作品形式丰富、创意新颖,不仅是研究生在校潜心学习研究的成果,更是以“地域”、“融合”、“实践性”为主导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成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处理艺术创作与文化自信、艺术创作与生态环境、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我们在创作中反复思考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诘问与探索中前行!
服装与服饰设计
庹迅
作品名称:SHAPE
导师:金惠教授
作品简介:物欲横流、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追求快捷和利润已成为大部分产业当下的主旋律,每年服装的生产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每年约有15%左右的库存面料,旧衣改造、库存服装的二次设计,绿色、可持续性理念正适用于这个被过度开发和破坏的产业环境。
黄明康
作品名称:《COLLECTION》
导师:金惠教授
作品简介:年轻人总是热爱行走而不愿停留,他们穿梭于都市与森林,穿梭于清晨与黄昏,穿梭于欢喜与悲戚。本系列设计尊崇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带来随意洒脱的着装体验,使人轻松游走于万事万物之中。本次中期展览主要包括课程作品、参赛作品与期刊发表作品
严俏
作品名称:融·共
导师:金惠教授
简介:融,融汇贯通,融合为一;共,共存共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疫情的爆发,世界各国俨然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文化也相互融合、影响。我们的生活中既有中国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在不停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熏陶。本系列主题把中国的传统的元素和西方的丹宁融合运用,扎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印染工艺,丹宁是西方的特色面料。当底蕴丰厚的东方文化遇到粗犷厚重的丹宁潮流,当古老的东方印染遇到西方粗厚帅气的丹宁,碰撞出一种中西结合、刚柔并济的融共文化。
孔紫琳
作品名称:《蝙福》
导师:彭梅副教授
作品简介:因“蝠”谐音“福”,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幸福和如意的象征。因其美好寓意,蝙蝠纹被大量应用在各类传统艺术和工艺中。本系列设计以“华韵新姿一-从余翠雁女士藏品看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服饰”展品中的传统蝙蝠纹样为灵感元素,使用潮流的表现手法重塑图案轮廓与细节,并通过不同的元素组合与构图形式表达福从天降、福上加福、福在眼前、福寿绵长等祝福寓意。
禤伟源
作品名称:《ParallelDimensions》等
导师:赵英姿副教授
作品简介:平行时空就像黑白相间的条纹般,永不相交.平行次元,是指在我们所处的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宇宙空间.系列充分利用条纹元素,将黑白色块与线性结合起来,利用拼接的手法突出几何构成的同时,也彰显科技感。
王圣媛
作品名称:《中期作品展汇总》
导师:谭国亮副教授
简介:本次作品图案运用居廉《草虫花卉湖石四屏》其中主要有牡丹、凌霄、绣球、紫薇四种花卉,并配以湖石、蜂、蝶、知了、螳螂。于精密写实之外,饶富没骨花卉清新典丽的特质,可清晰得见居氏惯用的撞水撞粉画技,笔法工整,设色妍丽。本人研究方向为传统服饰,灵活运用居廉图案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杨涵嫣
作品名称:《杨涵嫣中期作品展汇总》
导师:赵英姿副教授
作品简介:针对目前环境快速恶化和资源稀缺的现状,通过探究海藻提取物与食物废弃物的新型组合方式获得海藻复合新材料,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实现新型生物材料的设计应用可能。设计构想取自自然美学,以自然界中风的元素为灵感,“风”既如长城般坚毅刚直,又如晚枫般温婉含蓄,虽简犹繁,意味深长。用同为自然产物的海藻复合新材料去追寻塑造风的形状进行设计应用,以“风从心动,见风则见生命的本真”的理念表达对循环健康生态环境的敬畏和环境保护的呼吁。
龙柳志
作品名称:《凉山故事》
导师:彭梅副教授
作品简介:本系列女包设计灵感来源于凉山彝族漆器,其历史悠久、纹饰精美、色彩明快,特色鲜明,承载着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既是艺术品又是生活用品。其中皮胎髹漆工艺占大部分并流传至今,在皮革设计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对皮胎髹漆工艺进行尝试与探索的同时使用彝族漆器中的吉祥图案进行创新设计,以此表达美好的祝愿。
綦奕璇
作品名称:女绅士品格
导师:陈金怡副教授
作品简介:本次系列设计灵感来自都市女性,提取当代女性坚毅果敢的品格体现于服装设计夸张的廓形之中。本设计采用立体裁剪的手法,款式风格以简洁大气的创意款职业装为主,色彩上以纯白为主,廓形采用较为夸张的t形,x形,展现女性身材。本次设计特意强调肩部设计,希望通过服装设计展现新时代女性风貌。
张勇
作品名称:《寅虎添翼》
导师:陈金怡副教授
设计说明:疫情之下的我们,期待蓝天白云和自由。面对受到破坏和污染的大自然,作为地球成员的一份子,理应守护自己的家园。对于服装而言,其生产与丢弃都会造成一定的污染,这其中极具生活化的牛仔服饰产品,对环境会带来极严重的污染。因此,本设计以白虎、人类与大自然的和平共处为主题来展示对地球的美好期望。在配色上选取蓝白配色进一步融合主题,面料则是从旧牛仔服着手,对其进行二次改造,不仅延续了服装的生命,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
何淑颖
作品名称:《欢喜》
导师:谭国亮副教授
作品简介:《欢喜》习作以探讨颖拓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为出发点,以“欢喜拓片”为主要灵感源,结合汉代汉画砖拓片、瓦当拓片、汉印等作为辅助元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审美趋势进行再设计,并结合颖拓与盖印在作品上进行细节点缀。通过遮挡、重叠等方法设计形式与经营章法。探讨既有书画艺术属性,又兼金石碑刻载体的传真作用颖拓艺术与日用袋中的应用。
环境设计
黄丹妮
作品名称:夹缝中的建筑
导师:郑欣教授
简介:本方案位于两个建筑的夹缝之中,以树屋为灵感,建筑内部采用灵活多变的楼梯与坡道组织室内空间,将各功能区串联,旨在打造有趣的休闲空间,让置身于城市之中的人们提供一个喘息的“缝隙”。同时使用具有一定通透性的木质栅栏以及玻璃板代替实墙,弱化房间的概念,加强空间之间的连续流动性的概念,与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垂直方向上,大量使用错层手法丰富空间层次,给人以多种空间体验。
赵雪
作品名称:故乡—客家乡村茶馆设计
导师:郑欣教授
简介:本设计以“布坪”为设计选址,将客家文化元素运用之中,设计了一个既符合现代使用功能要求,又拥有本土客家特色的茶馆空间。该茶馆与传统茶馆相比,新增了儿童娱乐活动空间,考虑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交流和娱乐平台,使茶馆更加的“全民化”。同时该茶馆作为故乡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与故乡印象产主对接的联想,在茶馆空间中感受故乡的文化、故乡的人情、故乡的生活。
杨思远
作品名称:《毕业设计研究概况及作品回顾》
导师:何新闻教授
简介:展板内容分为研究生期间学习回顾、毕业设计研究概况以及设计作品回顾三部分,此部分为毕业设计概况及部分作品展示。本次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首先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出发,结合连州市东村旅游业资源开发现状及“古村落”资源现状,以传统村落功能的更新与改造为切入点,通过对建筑的修复与活化,来实现古村落资源的更新与保护,从而探索乡村旅游背景下的民宿改造设计方式。
秦玥瑢
作品名称:《农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民宿空间规划设计》
导师:吴宗建副教授
作品简介:通过探寻民宿空间的内涵、特征;探究农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民宿空间适宜性,探讨发展民宿的规划思路,并为研究提出规划策略;构建本研究民宿空间规划的理念与方法体系和规划框架,构筑本研究规划实践活动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提升个人理论研究水平及调研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针对民宿进行的基础调研,实地案例分析,总结出符合农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民宿设计方法论及设计思路,以理论研究指导完成最终毕业设计。
罗丹芮
作品名称:穿街引巷——珠村南门社新街街道更新
导师:陈薇薇副教授
作品简介:广州珠村是市区型城中村,珠村南门社新街是村内其中一条一级道路,平时人车混行,街道两侧建筑破旧。对其街道进行更新,提出人车分流,外立面重新整治,街道招牌尺寸统一化及美化等改造策略,改造后的街道不仅能加快道路通行效率,也能便利当地居民,提升生活品质。通过南门社新街这条主街道,连结各个巷道,提升道路可达性,激活城中村的活力。
张帼峰
作品名称:“有机拼贴”视角下广州海珠南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
导师:翁威奇副教授
简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优质的载体不仅能直接的反映地域整体风貌,还能通过建筑、景观和文物遗迹传承城市文化。然而目前历史街区景观风貌面临着文化载体消逝和认知度降低等问题,最终导致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认同感及归属感逐渐丧失。此形势下,以“有机拼贴”为切入点,结合对城市特色风貌、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和空间肌理的理论研究,分析城市特色风貌营造的根源与内在关联机制,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景观特色的“有机拼贴”策略,期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一种多元融合、动态传承的操作方式便成为当下旧城景观改造的重点。
刘睿靖
作品名称:《兴南暇光小绿地—兴南小区微改造设计》
导师:李女仙副教授
作品简介:本设计方案为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设计,社区公园作为一种与居民紧密相关的活动场所,除了具备一般的功能外,还应贴近小区主要人群的使用特点和需求,提高居民的公共福利水平。本方案主要以老人、小孩两种人群为主。通过重新规划功能分区,整理植被,打造社区小绿地,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一个露天、自然、美丽的休憩场所,提供了一个具备晨练、散步、娱乐、休息、游览、健身等多功能的场所,发挥小区楼与楼之间空闲地块的最大价值。
杜瑞琪
作品名称:《中期成果集》
导师:吴宗建副教授
作品简介:本次作品中主要展示了平时的课程作业以及参与竞赛项目,内容主要与乡村有关,如乡村博物馆、产业园、乡村餐饮、村落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