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我园园本课程《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中低碳艺术探究》的背景下,我们将日常常见的低碳材料——牛仔布,融入到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游戏材料投放、家园共育活动之中,萌发幼儿低碳艺术教育的探究和创想。
案例实录在低碳材料库的创设中,我将牛仔布进行了裁剪、拼接、改造形状投放其中。区域活动中,白佳钰和张语桐小朋友拿起瓶盖蘸上颜料在牛仔布上开展了拓印活动,瓶盖在牛仔布上留下了好看的图案,我启发幼儿还有哪些材料能在牛仔布上留下美丽的痕迹?我拿起一辆小汽车蘸上颜料在牛仔布上滚动,哇!长长的两道车轮线,于是小朋友们一一尝试了起来,连珮岐、陈姝洁、KK小朋友拿起了小汽车开始探索车轮线的奥秘,车轮走过的痕迹赋予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我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组织幼儿开展了手掌印画、手指点画、车轮滚画、拓印画等多种方式的艺术表现和创想。玩具拓印画
车轮滚画
纸杯花拓印画
手掌印画
手指点画
我将孩子们的牛仔布艺术作品,加工成各种裙子、帽子等服饰,幼儿穿着自己制作的服饰,增加了角色意识,激发了表演的兴趣。
孩子们运用牛仔布开展了粘贴活动,幼儿将牛仔布剪成小布块,使用浆糊粘贴到奶粉桶上面,自制成乐器——“牛仔鼓”,进行敲鼓游戏和腰鼓表演。将牛仔布粘贴在饮料瓶上,瓶内装满各种豆类等物品,自制成乐器——“沙锤”。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表演区里孩子们穿着自己装饰的牛仔服饰,使用自己制作的牛仔乐器,敲打起来似乎“牛仔很忙”。
图书区的图片破损了,我找来了纸和胶棒进行修补,这时一个小朋友说:“老师,粘在布上吧”,于是我尊重孩子的想法,制作成了牛仔图书。随着第一本牛仔图书的制作成功,在随后的日子里孩子们开始模仿制作了更多的牛仔图书,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被激发了起来。
案例分析1.同种材料的多元化探索,充分发挥低碳材料的教育价值。
低碳材料的运用可以丰富我们的物质环境,培养幼儿美化生活环境的意识和情趣,提升幼儿低碳材料生活化的艺术表现力和变废为宝的能力。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发展水平,我们选择适宜幼儿操作结实耐用的低碳材料,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丰富幼儿的创作素材和创作内容,开展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充分利用材料的教育价值,为幼儿艺术创想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与创想的空间。
2.多种低碳材料开放式的投放,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激发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
区角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创作的氛围和丰富的物质环境。美工区班本低碳材料库的建立,使得许多材料进行开放式投放,也有一些原始材料的投放留白,为幼儿与材料提供了最大的互动性、可能性。
3.不同层次低碳材料的投放,能够满足每位幼儿的需要。
教师将同种低碳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为幼儿提供有力的支持,能够有效促进不同能力的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使他们能够大胆地尝试操作,根据教师的范例以及投放的半成品材料参与到低碳美术作品的制作中,从而体验到自由表达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4.在低碳材料的艺术表现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尊重幼儿的想法,帮助幼儿将想法变为现实,支持幼儿的创作,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依据幼儿的创想,我们运用牛仔布制作了牛仔储物袋,娃娃家的“地毯”、“被褥”、“围裙”等等。伴随低碳艺术创作活动的丰富、深入,班级环境不断更新,既强化了幼儿的个人成果感,还提供了相互欣赏和学习的机会。
案例反思牛仔布里的多彩世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不仅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归属。把低碳艺术创作融入生活之中,既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又让幼儿自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让生活成为美术创作的美丽天堂!
撰稿:薄鑫
审稿:郭红梅
监制:张伟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