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机关行为有哪些规则,机关文稿应该怎样处理,为何公职人员的形象很重要?对于这些问题,《机关行为36“忌”》一书作者、中国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建同志有非常深入的实践思考。在此,我们从《机关行为36“忌”》一书摘选部分内容,编辑成《机关行为箴言录条》,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1.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行为准则,公职人员也是如此。
2.公职人员的行为规则不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如何,也不取决于领导的好恶,只跟职责有关。
3.机关行为的规则不是潜规则,是明规则。你的行为要符合你的职责要求范围,虽然有些没有明文发布。
4.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有四条:为人民,不发财,讲规矩,守中正。如果有一条你不认可,就不适合当公职人员。不是嘴上说的,是你心里认的。
5.第一条是为人民。因为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6.第二条是不发财。公职人员如果有说不清的财产,就是非法所得。公职人员的价值不以个人拥有的财富论,一些人忘了这一条,难免要出问题。
7.公职人员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个人拥有的财富,而是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不是说大话。
8.第三条是讲规矩。规矩有两种,一种是成文的写在制度里,那是纪律。还有一种是不成文的纪律,很多人不知道,我说的就是这方面的规矩。
9.第四条是守中正。执两用中是执政的圭臬,也是行事的规则,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但这不是和稀泥、随大流,中中正正,规规矩矩。
10.机关行为包含了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明文的要求自不用说,我说的是不成文的“规矩”。这些“规矩”很少说,犯了规矩还不知道,叫“无意识差错”。
11.我们经常介绍经验,很少谈论教训,其实教训远比经验多,也远比经验重要。教训亦是一种“财富”,对青年干部尤为重要。
12.母亲对女儿说:“我们走过的弯路你不要再走了”,女儿说:“您得让我走呀,我不走怎么知道是弯路呢?”母亲和女儿谁说得对呢?有人说年轻人有走弯路的权利。
13.“你准备好了吗?”“你优秀吗?”,像这样两难的问题我们经常碰到,怎么回答呢?轻易不能回答,真要回答有一条原则:有条件地回答。
14.“无意识差错”是无意的或自己不认为是错的情境下发生的,看上去也不太明显,一般不会被强调,所以不易察觉和改正,实际是犯了职责的“忌”,职责不允许。
15.“没有没有”是机关里经常听到的,态度是谦恭推让的,说的人不觉得,实际上是一种失职的推脱之词,因为与你的工作有关,可以说“没有”,不能说“没有没有”。
16.如果你的职责要求你说,即使没有人问你或请你说,你都有责任说出来。当然方式方法有很多,“没有没有”是消极或缺乏准备的行为表现。
17.没有准备就会行为失当,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机会,即职责赋予你表达的机会,所以要“时刻准备着”。
18.对上级交付的任务说“我不行我不行”,听起来诚惶诚恐、谦恭推让,实际是缺乏自信、缺乏执行力,也是不能尽职尽责的表现。
19.即使没有把握,也不能说“我不行我不行”,首先要能担当,况且你不是一个人,否则真就不行了。只要赋予你的任务,必须“我能行”。
20.凡事该回复的就回复,不仅仅是事毕回复,你能做到吗?实际上能做到的寥寥无几,这是现实社会不讲信用、诚信缺失的客观反映。
21.回复不回复是你的职责决定的,和你的意愿没有关系,和领导的好恶也没有关系。有人不回复你,你就耿耿于怀,你不回复他人就能心安理得吗?
22.完成了送一个小材料的任务,还用回复吗?这是很小的事吗?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小事都靠不住,大事还敢托付吗?
23.转交不算送到,除非相当于当面送达,或有确凿的证明。
24.让你找人,“人不在”算回复吗?
25.上级交办的事,一旦问你“办了吗”?实际就是批评,很多人不以为意。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