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新零售,谁是革命者谁将被革命

北京知名酒渣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1231/10144949.html

由吴晓波频道、巴九灵新媒体、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转型之战:拥抱新零售”千人大课10月20-21日在杭州鸣鼓开打。这也是吴晓波频道第八次举办“转型之战”千人大课。作为大课的发起人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了“谁在发动革命?谁将被革命”的主题演讲。

吴晓波认为:在新零售这个话题下,每个行业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互联网人是解放者。他们先占领线上,等到线上流量逐渐开始枯竭,又回到了线下抢流量;而那些迭代发展的新零售技术成为了他手上的两把冲锋枪。所以新零售的提出者不是零售业的人,是以解放者姿态冲进来的互联网人。

零售业是摇摆者。他们一方面很感谢互联网人,互联网人提出一个想法,能提高产品用户的复购率、商品的品质以及卖场的人气,这件事情挺好的。而另一方面,互联网具有的环境通吃优势,又让零售业感到害怕,变得摇摆。

制造业是观望者。今天的新零售变得很矛盾,你能帮我赚更多的钱,我当然高兴,你能帮我卖出更多的货,我也高兴。制造业很喜欢这些变化,在变化中乖乖待着,说不定就能掌握最后的主导权。

新零售这场战争,一两年,两三年都不会结束,任何一个行业都在变革。互联网公司在自身迭代,零售行业在不断的进化,制造业的活就干了两三年,全部在发生变化。要在变化中决胜新零售,有四大要素:抢占用户心智、缩短产销路径、提高消费复购、制造尖叫商品。

新零售是一场因工具创新而引发的革命,在空间再造和消费者关系重建的过程中,恢复中国制造的尊严。

以下是吴晓波主题演讲速记整理:

谢谢,我也听了两天的课,非常感谢所有到会的同学们,也感谢前排的嘉宾朋友们,百忙之中来参加“拥抱新零售”的课程。

经济学家说经济成长的动力是什么,叫做技术革命,从钻木取火开始到后来有了印刷术,后来有了蒸汽机,后来有了计算机,现在有了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最核心的技术让人类不断的进行自我的进步。还有政治家,我们前任总理温家宝同志说动力是什么呢,获得信心,信心很重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不对呢,我觉得都挺对的。我们的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都说得很对。

这两天弥漫在会场上的东西,推动我们进步的动力,叫做恐惧。有的时候恐惧是一个很好的生产力,让我们能够改变现状。新零售,今天来到很多现场的人其实不是一路人,我们来自于各个地方。然后我们有的是做互联网,有的是做零售业的,有的是做制造业。包括我们刚才看到所有嘉宾也都来自于各个领域的行业,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一个问题,什么叫做新零售,到底有没有新零售,讨论这个话题。

讨论到今天,有些问题理清楚了,至少有一件事情理清楚了,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问题本身理清楚了,答案还在风中飘。这就是两天来那么多老师讲课,我们认认真真听下来的一个结论。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是我们讨论拥抱新零售,以及那么大争议所带来的原因,就是为什么新零售这个名词去年10月份提出来的,不是由零售业的人提出来的,而是由互联网人提出来的。

本场所有专家中最顽固的保守主义分子王永平同志,说谁都可以提零售,就是有一个人不能提,他叫马云。刚才有没有这样讲过,他就是这么认为的,谁都能提,就是互联网人不能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其实来到现场的人,我们在这场讨论和变革中,我觉得大家扮演的角色可能是不太一样的。有一类人,我认为是解放者。

我记得20多年前,当时雅虎的杨致远第一次上《商业周刊》的封面,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有互联网。那个封面是什么呢,杨致远光着脚坐在沙发里面,当年看到这个照片,我就想到光着脚真的不怕穿鞋的,当年就是光着脚穿着牛仔裤,坐在大沙发里,雅虎。

互联网人在这场革命中,在这场新零售革命中,到今天为止它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的。他们有可能得到这个世界,有可能得到部分的世界,所以他们是以解放者的姿态,他们光了一双脚跑进来了。就这样了,见鬼杀鬼,见佛杀佛,解放者。然后他们这个姿态不是今天才有的,多少年了,20年了。上个月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过两天光棍节也是腾讯成立21周年。20年来,他们就是光着脚拿着冲锋枪的解放者姿态。

他们认为什么呢?第一,凡是没有赶到网上的都是落后的,都是要被我们消灭的。

20年来,他们首先改变了我们人和信息的关系,出现了新闻门户、邮箱、QQ。接着改变了我们人和商品的关系,出现了淘宝、京东。十年前出现O2O,改变了我们人和商品的关系。六年前出现了P2P,现在叫FinTech,改变了我们人和钱的关系。我当时也认为,全世界离钱最近的东西是什么呢,是钱。你把金融业已经搞得乱七八糟了,那就很好了,大概结束了。

再接着仗没有地方打了,确实到今天为止TMT战争已经结束了,所以没有什么仗可以打了。冲锋枪里还有子弹,同志们还很年轻,怎么办呢,再往下面打。空中虚拟互联网世界成本已经变得越来越高了,刚才大悦城老总就在讲,现在在淘宝店上,京东店上,一个新增用户的成本是多少呢,一百块钱。我也做投资,我们去看一家和电商有关的产品,去看它的时候,其中一个估值体系,就是你有多少产生购买过的注册用户,每个人都可以标准为钱,多少钱呢,-块钱。只要有一个购买过的注册用户,在投资人的眼里,这个人就值-块钱,已经很贵了。

线上流量逐渐开始枯竭,所以大家认为说马老师跑到线下来抢流量。那他到线下抢流量的时候,当然不是用百货、超市这种方式来抢流量,就用新的方式来抢流量,两个新的方式。第一,叫做支付。阿里、腾讯这些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在金融行业最大的冲击是什么呢,就是把支付入口解决掉了。我们今天几乎可以负责任的说,在中国地区,工农中建交任何银行在支付战争中要挑战这两个企业,已经没有1%的概率,就是没有任何取胜的概率了,这一仗已经彻底打完了。他们拿着“支付”所形成的能力跑到线下,和新零售是天然的交集,因为你买任何一个产品都需要完成一次支付行为。

第二,这两年还有很多新的技术,比如说大数据,刷脸技术,语音互动技术,所有这些技术最容易寻找到的交互场景就是卖场。所以在金融领域里面所形成的核武器,加上正在这些迭代发展的新零售技术成为了他手上的两把冲锋枪,直接就冲进来了。所以新零售的提出者不是零售业的人,是互联网的人。

那么,零售业的人在这场战争中是什么角色呢。我觉得同志们挺摇摆的,我碰到很多零售业的朋友说到新零售,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很感谢互联网人,为什么呢,说我们这个行业很多年已经不性感了,你还会投资一个鸡毛店吗,还会投资一个连锁超市吗,还会投资大卖场吗。大家想想看,四年前我们在商学院里讲课,万达模式是一个正面案例。这两年“万达模式”已经成负面案例了,很多年已经不性感了。

突然间说今年谈新零售了,几乎所有的门店都有风险投资人去找他们,兄弟,你在上海多少店,在全国有多少店,卖不卖,你有没有估值。然后也发觉说这些互联网人提出的很多概念,跟我们的想象格格不入。但是跟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很多困境倒是有关系的。

零售就是三种东西,人、货、场,无论是互联网人谈也是人、货、场,无论是零售人谈也是人、货、场。人、货、场这件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都很弱,上海很多非常有名的商场都已经倒闭了。这几年还有谁有钱敢去投地面连锁店,除了叶国富同学之外。大家都不敢弄了,但好像这些互联网人提出一个想法,能够提高我们用户的复购率,能够提高商品的品质,能够提高卖场的人气,这件事情挺好的。

这些新的大数据,用户关系的重建,包括刷脸技术,移动支付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改变卖场的核心能力,这都是非常好的东西。但是为什么摇摆呢,很害怕,怕的是什么呢。过去20年来中国互联网,全球互联网也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中国。全球互联网发展的经验就是,互联网人用开放的姿态形成了绝对的垄断,是不是这样的。他们当年干掉信息,人跟信息的关系时,中国有那么多的报纸,有那么多的杂志,今天都不见了。

电商起来的时候,那么多的鸡毛小店都不见了。O2O起来的时候,全中国那么多的票务公司,那么多服务公司,今天都不见了。银行业也正在形成绝对的垄断地位,这个事情不仅仅中国发生,美国也在发生。亚马逊在美国的市场,去年整个北美地区电子商务销售比例中达到35%。Facebook占到北美地区所有社交网络流量的87%,它也和中国一样。为什么呢,互联网天然具有环境通吃的优势,你就很害怕。

所有零售业都很担心说在信息行业,在制造行业,在服务行业,在金融行业所出现的事情,会不会未来在零售行业出现。很多人都抢没了,所以当年那些光着脚的解放者在今天看来,已经真的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寡头企业。今天中国、全世界,到上个月为止有多家独角兽,就是未上市,市值在1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美国多家,90%和美国的五大公司有关,苹果、微软、Facebook、谷歌。

中国98家独角兽公司,和BAT有关的80%。正在成长的独角兽都已经被这些寡头所垄断了,我们就很担心,零售行业一直是非常分散的,上海有上海的特点,北京有北京的特点,杭州有杭州的特点。突然有一天我们拥抱了新零售,过了两三年之后出现一个超级大的巨人寡头,那个人还不是我,就很害怕,就会变得很摇摆。

再来看制造商,中国制造业者已经郁闷了好多年。他们最开心的春天日子是年代初到年代中期,特别是中国的轻工产业,做吃的、穿的、用的这些行业朋友们,服装、饮料、保健品,到家电为止。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是一个短缺经济,你只要能够生产出合格的商品,有适当的价格,能够做好营销,你就能赚很多的钱。在那个时间是中国制造的黄金时间,后来就不开心了。

第一个让他们不开心的是谁呢,零售业,出现了两个东西,国美,苏宁。大规模的家电卖场,然后把这些制造企业和消费者中间隔断掉了,彻底隔断掉了,统一了一个市场。苏宁当年要开到3千家店,开到家店开不下去了,全国家大卖场。国美多家。不开心,没有几年之后更加不开心,2年出现了淘宝,04年出现了京东。电商右边再来一脚,不断把线下流量弄没了,把线上流量也弄没了。然后所有定价能力,渠道能力,彻底被互联网人,被零售商彻底弄走了,我们的利润开始变得像刀片一样薄。

今天的新零售也变得很矛盾,你能够帮我赚更多的钱,我当然很高兴。你能够帮我卖更多的货,我也很高兴。害怕的是在这场革命中,我还是一个小三。今天来的很多做制造的朋友,我们很喜欢这些新的变化。变化到最后会怎么样,主导权会不会在我手说,在我们这些做杯子、做冰箱、做空调、做鞋子的手上呢。如果不在手上,市场规模扩得再大,我的两根命根子在人家手上,渠道、定价权在人家手上,我干吗发动这场革命,还不如现在待待挺好的。

新零售和三样东西都有关系,但是每一家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到今天为止,这场争论才多少时间,各位你想,才一年。马老师提出是去年10月12号云栖大会上提出来的,今天10月21号,几天。几天,那么重大的一个话题已经讨论清楚了,已经有一个终极模式了,不可能。任何一个变化都非常的漫长,大家想新的门户什么时候成功的,年,但并没有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终极模式。后来有了QQ空间,有了微博,有了博客,有了微博,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02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