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牧马人大火,丛珊回忆看见朱

复方卡力孜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55075.html

丛珊和朱时茂

前言

她,从《牧马人》火到《良家妇女》,可就在星运正佳之时,却突然远渡法国,在艾菲尔铁塔下苦读5年,并结婚生子,转入了法国国籍。

年,她又转向台湾发展。初演《阿呆》,反响颇大。随后,应“中视”之邀,主演60集电视连续剧《戏说慈禧》。

时过境迁,可能很多年轻人已经不认识她,但提起她的名字,很多中老年人却很熟悉。

多年后,当《牧马人》的男主角朱时茂被问到自己最欣赏的女演员时,他脱口而出只有两个字:丛珊。

丛珊、朱时茂

一举成名,却在最火时出国留学

古都北京特殊的文化氛围,良好的环境,把生于斯长于斯的丛珊塑造成了一个清纯甜美的女孩。

年,丛珊刚进中央戏剧学院不久,即碰上名导演谢晋来挑选电影演员。

百里挑一,丛珊那良好的素质立刻吸引了谢晋,当即拍板,由丛珊主演《牧马人》中的女主角李秀芝。

由于丛珊是新人,而当时朱时茂已经是很有经验的演员了,丛珊每次和朱时茂搭戏都十分紧张。

《牧马人》剧照

拍摄时,有一场需要两人拥抱的戏,丛珊十分紧张害羞,一直进不去状态,以至于后来都急哭了。多年后,丛珊回忆当时的场景,说:“看见茂哥的胸毛,我就特别害怕。”朱时茂听到这句话也哭笑不得。

电影上映后,“李秀芝”一炮打响,丛珊也一鸣惊人。因此获得上影厂第二届“小百花”最佳女主角奖,摘取了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你最喜爱的青年银幕形象”的桂冠。

“李秀芝”之后,丛珊又扮演了电影《良家妇女》中的杏仙,电视剧《徐悲鸿》中的廖静文,话剧《魔方》的女大学生等,演技渐趋娴熟。她那清纯朴素的气质,随和的为人风格及清新的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由她主演的《良家妇女》,在第2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大奖和影评家奖,并在西班牙第18届大西洋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

丛珊

这些作品和奖项,使丛珊一下子成为全国引人注目的明星人物。然而,由于种种说不清的原因,丛珊已经两次同电影圈内最引人注目的“影后”桂冠失之交臂。

80年代初,风华正茂的“百花”影后陈冲率先越过太平洋,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就此掀起了一场影响至今的影星出国热:张瑜、龚雪、卢玲、罗燕、李芸、斯琴高娃、赵越……一个个都是如花似玉,一个个又都曾名噪一时。

但他们中大部分人去的都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唯独丛珊去了法国。

她为什么会迷恋上法兰西那片神秘的艺术天地呢?

丛珊

被异国男子无礼骚扰,丛珊哭了一夜

年,丛珊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赴巴黎参加凯撒奖颁奖活动及《牧马人》首映式。法国朋友一下子认出了长着一张“东方美女”脸型的丛珊就是银幕上那个善良、纯朴的“李秀芝”。这个惹人怜爱的角色,给热情、浪漫、优雅、高贵的法兰西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法国人对电影明星所表现出来的狂热崇拜,也给丛珊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不久,丛珊收到了法国外交部的邀请,对方愿意出资供她在法兰西高等艺术学院学习两年。这时的丛珊仿佛感到有点精疲力尽了,应该找个机会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通过学习来取得进一步的提高。于是,她毅然接受了法国方面的邀请,只身一人飞往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

丛珊

丛珊刚到法国的时候,为了能使她有一个良好的法语环境,不受外界的干扰,法方在她抵达巴黎的第二天即把她送到了大西洋边的一个小镇——鲁瓦扬,让她接受“听、说”教学,训练她接受法语的能力。这对一个毫无法语基础,只会几个单词的她来说,确实苦不堪言。

鲁瓦扬是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但见不到一个中国人,听不到一句中国话,吃不上一顿中国饭,丛珊只能一点一点地适应。

法语老师只讲课,从来不做解释。说实在的,即使解释她也无法听懂,她只能靠自己一字一句地査字典。而连欧洲小学生只需花一小时的功课,她也要花上三个小时。

丛珊

有一天傍晚,丛珊在住宅附近的河边看书,复习课程。这时走来一位法国年轻小伙子,与她搭话。丛珊天真地以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他练习法语,没料到这家伙却突然一把抱住了丛珊,动手动脚地无礼起来。

丛珊吓坏了,拼命地想挣脱他,撒腿就往外跑,那个家伙却在后面放荡地大笑。回到住处后,丛珊想起此事,倍感委屈,害怕不止,禁不住大哭了一夜。

那一阵子,丛珊说她真想回国。回到父母亲的身边。值得安慰的是,中影公司驻巴黎代表处的同志们听说了丛珊的遭遇后,赶紧派人驱车前往罗尔市,慰问了丛珊。

他们告诉她,这种情况在国外是很常见的,让她今后注意一些,不要一个人独自坐在河边,也不要随便和陌生人搭话,并且鼓励她继续努力。说学外语的“前三脚”难踢,但过了前三个月就会好的。那天正好是周日,大家就拉着丛珊一齐驱车去欣赏图尔市古堡的自然风光。经过鲁瓦扬语言学校门口,大家提议给她照张像。丛珊开始不肯,说眼睛哭肿了,太难看。大家好说歹说,她才戴上墨镜来了一张。

丛珊

这一天大家过得很愉快,笼罩在丛珊心头上的不安也驱散得不见踪影。分别时,她依依不舍,很希望与大伙同去巴黎。因为大家一走,她又要孤零零一个人了,她觉得这滋味很不好受。

丛珊在鲁瓦扬的学习条件很艰苦。她住在一个阁楼适中的房间里,陈设极其简单,一张床铺在地上,这是丛珊的习惯。她说这样睡起来很舒服。房租并不便宜,占去了她奖学金中的一大半。但丛珊认为值得,因为环境幽静,利于学习,再说离学校很近,可以省掉车费,算一算还划得来。

几个月的独立生活,使丛珊学会了如何使用奖学金。一没汽车,二没摩托。平时她着装也很简单:半新半旧的平跟皮鞋、布鞋,牛仔裤,几件国内带去的衣服,一身十足的学生装扮。

丛珊

经过7个月的法语学习,丛珊终于顺利地进入法兰西国立高等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戏剧。老师对她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内达到如此高的法语水平感到十分惊异,尤其是她的口语,发音比英、美的学生还要标准。尽管这样,丛珊仍旧悉心地将专业课先录在磁带上,回到宿舍里慢慢地背透。

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两年内,丛珊完全与自己钟爱的电影表演艺术绝缘。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她抬头仰望着异邦的圆月,想到自己目前孤独的处境,不免百感交集。

然而,丛珊是坚强的。她相信自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果然,一名演岀经纪人找到了丛珊,为她开辟了一条从事舞台剧表演的道路。

丛珊

丛珊:在法国我没有打过工

法国舞台是一片充满了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激情的自由天地。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理解丛珊如何能接二连三地参加了《阿雨斯》、《马可波罗》、《山姆的客人》、《列子》等多部话剧的演出。

丛珊加入了法国的职业剧团,在法国、德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法兰西民族的近乎“荒诞”的意识,让来自东方的丛珊过足了舞台瘾。她演过公主、长颈鹿、孔夫子,甚至还演过一块“木板”,这一切都似乎让国人有点难以想象。

丛珊

在荒诞剧(一种反传统的戏剧流派)《列子》中饰列子夫子,丛珊把小时父母教她的几段古典名剧《牡丹亭》中的优美唱段,巧妙地揉进了表演之中,令大鼻子洋人赞叹不已。这以后丛珊算是打开了局面。

除了演舞台剧外,丛珊也接过《柏林墙》等为数不多的几部电视片,还做过巴黎恐怖电影周的评委,在一家电视台的专栏节目中出任司仪。她也常常利用一些空闲时间去世界各地走走,并曾两次去伦敦学习纯正的英语。

在法国期间,她共演过4部大型的话剧和电视剧。丛珊说:“在法国我没有打过工,主要靠演出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丛珊

迄今为止,丛珊仍很迷恋自己在巴黎度过的5年岁月。并不是因为在巴黎她弄到了一本护照,也不是因为在巴黎她从戏剧学院毕业,或是她被职业剧团网罗,而是在巴黎的学习和生活。对丛珊来说是“流动的圣节”。

在丛珊的印象中,法国是一个较为自由散漫的国家。学生上课的时候可以随便吃东西、喝饮料,跟老师开玩笑。那时授课的都是法国的著名导演,学生会公然反驳老师,老师不仅不会记恨,还会很认真地思索学生的说法。

在法国的5年,丛珊自觉收获不少,她不仅已熟练地掌握了法语,而且她的舞台表演也获得了法国一些评论家们的好评。

《牧马人》剧照

重回祖国,出演“慈禧”

在举世闻名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期间,丛珊与曾以《悲情城市》、《客途秋恨》等现实主义力作跻身于国际影坛的台湾大编剧吴念真相识。丛珊在他眼里是一名具有良好素质与潜力的优秀演员。基于此,吴念真向她表示:“我最近写了一个剧本,名叫《阿呆》,你可以作为该剧的女主角。”

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已经取得法国居留权的丛珊突然收到了台湾有关方面的一份请柬,正式邀请她出席该年度第28届金马奖颁奖大会和亚太电影展。这是台湾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活动。

由于台湾当局批准丛珊入境的手续繁冗复杂,丛珊终未能如期赶赴台北与会。尽管这样,就在年12月9日,当丛珊终于走下飞机舷梯,步入台北机场时,台湾各大报记者的镁光灯仍眩得她睁不开眼。

丛珊

在那里,丛珊应邀领衔主演了电影《阿呆》。该片以冷峻、客观的笔调,通过黑社会小人物的悲剧,探讨了省籍差异及两性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在影片中,丛珊饰演的林太太是一个黑社会头目的妻子,而男主人公阿呆则是她家的私人司机。为了拍好《阿呆》,丛珊放弃了回北京与家人欢度春节的私人计划。

《阿呆》在台湾隆重上映后,引起极大轰动,各界反映强烈,报刊传媒极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30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