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十一后,她退掉了全部快递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狂欢购物节过去了,马云又刷新了成交记录,亿啊,中国人太能买了!
但别着急,爆掉服务器的并不只有订单,还有……退单的。
有个女孩,因为买的太多,男朋友劝阻无效,大吵一架,摔门而出。她一气之下全退掉了,倒损失了几百快递费。
她冷静下来,重新看到那些商品,好像其实也没有那么必须。
对啊,如果不是为了凑满减,谁会添加那么多平时根本没想到的东西在购物车里呢?这也是退单多的原因,很多人的消费渐渐理性了,我想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极简主义的功劳。
不知道是不是个例,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渐渐看淡了双十一,好多人跟我说,已经很努力地想买点什么了,但是最后也只买了几包猫粮。
2
极致极简,还是算了吧
现在越来越的多的人,倡导极简主义,向往轻装上阵的减物生活哲学。
这很好,过分的物欲不仅会拖垮我们,还会使我们仅此一次的人生,不断地在支撑商家的幸福生活,和守着一推空占空间的旧物中,负重前行。
但是一些过分的极简,不仅不可以提升我们生活的幸福感,还把生活逼入到苦行僧般的炼狱中去了。
日本最近很流行“极限民”,宣扬舍弃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只保留极小限的生活物品。比如有一个设计师,就把自己的全部个人物品,缩减到了十件以内。
记者问他觉得怎么样,他说没觉得损失什么。
听起来好理性,但适合你吗?日本经济曾盛极一时,女人们疯狂买奢侈品,男人们买车买房都没什么压力,之后十年经济危机,又赶紧把这些东西都变卖掉。
就好像一个富二代,前半生挥金如土,突然有天家道中落,回过头审视自己曾经的需求,才得出感悟——原来我,什么都不想要~
你都未曾拿起,谈何放下?
我知道有人要反驳:乔布斯几十年如一日的穿着黑领毛衣和牛仔裤,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的衣柜,也千年不变的挂满灰色圆领短袖和黑色外套。
成功的人的一切都会被拿来当教学材料,他们的衣服就像品牌的商标一样,也要成为符号被人记住才行。怎么就蠢到去模仿皮毛?你会因为穿成这样就变成商业大亨吗?
试问自己,像乔布斯一样,没有床、电视、桌椅板凳,空空如也的家,你真的受得了吗?
极简搞到极致,不是寡欲,是有病。
3
极简≠苦行
断舍离,断是断绝不需之物;舍是舍弃多余之物;离,是脱离对物的迷恋和执念。听起来都没错。
但断舍离,不能也不必扩大到一切身外之物。总有你断不掉的东西。
比如,有纪念价值的物品,耐久与实用度高的物品。像是掉漆的胶片相机,磨损到自然出油的皮靴,复古的机械表盘,奶奶流传下来的镯子。
决定扔不扔或买不买,有一个窍门:是否每次看到它都让你心动?
反复问自己,这个东西,真的需要吗?不买甘心吗?买了使用度高不高?
如果不是鸡肋物品,你每次看到它都还是觉得,真好,那根本没有必要淘汰掉。
极简的误区之一:为了缩减而缩减。
你如果不是强迫症重度患者,见不得家里有一丁点乱,那像极限民那样,家里只剩十来件东西,生活肯定不方便。
除开大件家具以外,手机,充电器,充电宝,耳机,音响,电脑,吉他,书籍,碗筷,刀具,菜板,水杯,镜子,相机,镜头,剃须刀...随便列一列就这么多。
我们崇尚简单生活,不等于要回到原始社会,也不是要和社会发展逆向而行。
如果蒙娜丽莎的微笑不再神秘,大卫的雕塑变回石头,莫扎特的曲谱被烧毁,唐朝的丝绸、宋朝的瓷器、清朝的旗袍都消失,人类辛苦换来的文明成果不都成了笑话?我们存在的痕迹如何证明?
所以,不主张回到原始。
4
极简≠无趣
前几天我掉了一条钻石项链,跟老公翻箱倒柜的找了好久,还是没有找到。
他安慰我:“反正你也不怎么戴,就当它还在吧,别难过了。”
这种小而美,却不实用的东西,实在是女人的命门。如果生命中真的没有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恋人之间爱意好像缺乏一点重量。
前些年,朋友家装修好了,请我们去观赏。
推开门,红木家私,金丝竹屏风,一截百年沉香原木,一尘不染的大理石地板,东西少而精,很像美术馆陈列室。
然后她问我:“有没有历史厚重感?”
我只好说:“很有禅意。”
回去路上我想:家不是越温馨越好吗?为什么要有厚重感?睡上去都硌得慌。生气勃勃一个人,干嘛要过青灯古佛般的生活啊?
还见过一个女孩子,很自豪的标榜自己:
从不上街,从不购物,不买零食,不喝饮料,不吃糖,每天两顿饭,水果都是定量的。
从不化妆,从不费心搭配,早上洗完脸三分钟搞定,抹完芦荟胶完事儿。
从不聚会,从不扎堆,不聊八卦,不追剧,不出去浪,生活范围从图书馆到宿舍楼。
我想提醒下妹子,离群索居不等于极简主义啊。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过程,也是很有价值的。而且,你完全不保养,不到30岁就能看出与同龄人的差距。如果连脸都不在乎了,那真是很高的境界,我等凡人真的做不到。
极简误区之二:让人感觉了无生趣。
法国人最讲究浪漫,而衣橱里常年就维持着10件衣服的数量,每个场合都有体面的穿戴。
极简是修心,不在于刻意减少的物品。
留下那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包括你的兴趣、你的梦想、你的回忆、你的坚持,很多时候,人活着需要一点乐趣。
5
极简≠抠门
我之前听一大老爷们说:
我大学四年,宿舍只有一块肥皂,洗头,洗脸,洗澡,洗衣,洗猫。只有一个盆子,除了洗脸,吃火锅还能用来洗菜、装菜。只有一个碗,打饭,装菜,盛水,喝酒,泡面,养鱼。四年没去过公共浴室,一律在宿舍冲凉。开闸门前一声吼,整个楼道都知道我要洗澡了。四年没有买过衣服,基本还穿高中的衣服和军训服装。
还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鱼尾纹都笑出来了:这不是极简啊,这是对自己的放弃。
极简的误区之三:抠抠缩缩过日子。
现在不是旧社会了,物资极大丰富了,真没必要这样。动荡年代,无论是战士还是逃难的平民,哪还有心思担心什么金银细软、家具摆设,就连一本掉封皮的《古文观止》都异常珍贵。
这世上,有很多缺失都是无可奈何的。但我们不用过早接受那些庸庸碌碌的人生,让极简磨平了你的上进心和好奇心,成为逃避努力的借口。
所以,有条件拥有的时候,要心怀感激,并妥善安置。
拿房屋来说,面积只有那么大,多了一个东西,就要淘汰一个相应的东西,保持平衡。拥有一个物品,就要爱惜它,延长它的寿命。才是极简主义者该有的心态。
6
极简应该怎么丢?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拥有越多的东西,付出的成本也越高。除了在购买时花去的金钱和时间,拥有以后的管理、使用也常常是人们忽略的成本。
买了一件新衣服,就想买一双鞋搭配,可能就需要一个更大的柜子,可能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洗涤、维修。《红楼梦》里家大业大的贾府,为了维持运转,甚至需要几百名小厮和丫鬟,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管理成本承受不起。
同样,极简如果花过多时间,也不是极简了。要学会管理物品的同时,管理你的时间。
很多人喜欢网购,觉得不用逛街省力气,却不知不觉花了成倍的时间,明明逛街扫一眼就可以判断布料、价格和品质,却要花半天来纠结,这个图有没有色差,性价比高不高,退货流程走一遍,又花了一倍多的时间。
还有一种强迫症患者,每周要花累积半天的时间收拾屋子,明明可以利用这个世界看书、打球,去远方,非要在反复收纳这件事上消磨时光。
你只需要拿一整块时间,从衣食住行出发,淘汰掉不需要的物件。
衣
1.廉价,不好搭配,不符合当下年龄的衣服
2.贵重,却不合身,穿着丑的衣服
3.无论怎么处理都还是磨脚的鞋子
4.变形的内衣裤、单只的袜子
5.过去一年没有使用过,之后使用可能性也不大的衣物
一个人衣橱里那些衣服的形状、重量、色彩和气味能够复述你的人生。
食
1.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已经不脆的瓜壳、坚果、饼干。
2.冻了很久的腊味,肉类
3.超市赠送却不会使用的杯罐
4.外卖餐具、吃完觉得还能用的包装铁盒
5.多出来的电饭锅等烹饪工具
朋友生日送了我一套珐琅锅,很漂亮,但那么多锅具,放在厨房也是负担,于是把多余的都卖掉,只用固定的一套。
住
1.老花样式,看起来很咸菜的床单
2.用了多年的枕心、席梦思
3.发粘的拖把,厨房门口的地毯
4.拉杆坏了的行李箱等
淘汰一波过后,你会发现,窗明几净,家里亮堂了一圈。
丢掉不太需要的东西,慢慢的最紧要的东西就会浮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整理自己人生的战术。
最好是找到对于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你的原则、你的人生的基础、你的梦想、你的心爱之物,这些万不可随意丢弃,那样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但也不要为了填满自己的欲壑,而追求盲目占有,什么都想获得。
说到底,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宏观的角度看,我们都是过客,拥有的一切终归是要失去的。
人生最终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在于创造了什么。
给生命做减法,寻找到物质与人的关系。
始终记住,人才是唯一的主体,是我们使用物品,而不是物品使用我们;是我们形成观念,而不是观念形成我们。
既不要被物质所奴役,也不要被那些违背自己本性的观念奴役,这样才算懂得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