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荻港村的施家馄饨5元,乾隆爱吃的鳝糊

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早起,吃过早饭,我们按计划去荻港景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镇荻港村,在浙江的北部的最西边,差一点就要到安徽省了。当年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在年《读者》杂志的创刊期上写了著名文章:《最好的江南小镇——荻港村》。江南的古镇我看过不少,差不多角角落落都跑遍了,那么荻港村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用舒乙先生的话说:更古朴、更完美、更幽雅,原汁原味,实属难得。是不是真的这样,我就带大家去看一看。

景区不用门票,我们只登记了一下身份证就进去了,感觉捡了一个大便宜。

荻港村四面环水,河港纵横,大的京杭大运河环绕,小的溪流河塘如织,水中芦苇丛生,历史上名人辈出,地处杭嘉湖平原,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当然,对我来说,荻港村里有什么好吃的更为重要。

一进景区,就看到老夫妻两在拣菜,是荷塘里挖下来的,只取其中一小截嫩芽,可以炒着吃,前一天晚上荻港渔庄里的菜单还见到过,但是现在叫不出名字来了。

夫妻两告诉我,这个只有短短的一个时期可以吃到,大家知道这叫什么吗?感觉古镇里生活气息满满的。

荻港村里有古桥23座。面前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桥叫舍西桥,据介绍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所建,他与族亲荻港状元沈坤交往深厚,为了往来方便,出资建了这座桥。我走过很多桥,也看过《西游记》,但怎么也不会想到把《西游记》的作者和这座桥联系起来,今天居然还从上面走过。

三官桥:位于荻港村的三官自然村,以此命名,现在是湖州市文保点。

桥边有个三官庙,估计也是因村而得名吧。

长春桥:两头起阶各九步,古有烧香拜佛长春桥的老话,说明长春桥在古时的作用很大。我们数一数,果然两边都是9格阶梯。

玉清赞化碑,这石碑上的字是嘉庆皇帝御笔,写于年,距今年,感觉沧海桑田。

荻港名人馆。

小小一个荻港村,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对历史和文化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多了解一下。

庙前的两座石狮子却与任何狮子都有区别,这狮子叫“千年石狮偷面吃”:宋朝荻港村的都天安乐王府门前两座石狮子,半夜里去镇上偷面吃,有一次回来天已亮,被演教寺主持碰到,大喝一声,这两头狮子乖乖坐在了寺庙前面,东边这头狮子嘴角边的面条还来不及咽下,就永远拖在嘴巴边上了。

演教寺,始建于五代十国,里面除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还有八仙过海神龛,是宋代全国独有的一家“佛道一家”的寺庙。

寺门口的一对门当,石狮子看上去雕刻精细,有些年代了。

神船渡,也是有历史故事的地方,感觉走在荻港村就像走在一幅历史古画卷里。

从神船渡往外走,就是外巷埭,马上就可以看到京杭大运河了。

运河上江水滔滔,还有货运的航船在上面频繁穿梭。

想当年陈果夫探亲回家就从这个码头上岸,因为他的夫人朱明珠是荻港村人,所以这里立了石像,叫陈果夫探亲码头。

沿着大运河的外巷埭,现在还有住家,只是大多数已经搬空了。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把竹竿架在河面上晾晒衣服。

我们沿着外巷埭走,石板是旧的,电表箱是新的,住户大多关着门,以前在这里,天天能看到过尽千帆的场景吧。

历史的痕迹还留在墙上,在这里拍旧时期的电影都不用特意改造。

走啊走,走到了里巷埭,终于看到一家施家馄饨,看上去很有年代感。店里还有不少客人,都是本地人在吃馄饨或者面条。

主人在包的馄饨。个头不算小,老公问要不要咱们吃一碗,顺带歇歇脚?我说好的。

菜单:鲜肉馄饨10只5元,16只8元,20只10元,汤圆10只6元,20只12元,素面5元,可以加各种浇头。这个价格实在太便宜了,我吃过最便宜的馄饨是我们家楼下的生煎店,10只6元,皮薄如绉纱。

看介绍,这施家馄饨有些年代了,传承了好几代,上面写着:乡愁是什么,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船票,在这里,乡愁是柴火灶边,妈妈端来的一碗馄饨。

这个馄饨店开了40多年,虽然店堂真的很简陋,以至于老公问我除了一碗馄饨另外还要什么?我摇摇头,其它不要了。

厨房,包馄饨的地方,锅碗调料放满了桌子,用的是煤饼炉,也有点柴火灶的意思。

客人点了4碗馄饨,一起下到了锅里,这碗里是一点点酱油汤,加一点猪油和葱花成了汤底。

主人在包馄饨,燕尾式的,馄饨皮不是太薄的那种,肉馅看上去还挺新鲜的。

我们找了个桌子坐下,客人不少,吃的就是馄饨、汤圆和面条。

馄饨上来了,5元这么一大碗,性价比着实很高了。两个人拼吃一碗馄饨也没人问为什么只点一碗。

肉馅不多不少,味道还不错,如果不考虑碗筷消毒的问题。

这么一碗馄饨,一个人吃的话能顶半饱,下午当点心,或者当早餐那是更合适的。我们两个人一人5个馄饨都吃完了。

继续往前走,里巷埭还是有不少住家和店铺,满满生活气息,这是糯米团子,不知道里面包了什么馅。

鱼丸,昨天在荻港渔庄已经吃过了,是用白鲢鱼肉打的鱼丸。

一元茶馆,原来的招牌写着聚华园茶馆,颇有些年代了。

店堂里一半是理发的地方,一半是茶馆,这里将近有年的历史了吧?地上的砖都凹凸不平了,看上去这么古老和原生态。

另一半是茶馆,以前应该是像现在的咖啡馆一样休息闲聊的场所,地上立着数十个热水瓶,没看到有客人,但看样子一直维持着经营。理发等的人如果多,也可以先在旁边喝杯茶,慢慢地等。

店堂的顶上挂着电风扇和灯,这里真的可以拍老电影。

这一家陈妈妈的味道,有牛肉面,鱼丸面,鳝丝面,爆鱼面,这应该是老底子的味道了。

店堂对面有人在做湖州粽子。

肉粽是5元一个,放一块酱油五花肉,大肉粽是10元一个,放两块酱油五花肉。

这些是刚出锅的肉粽,还很烫手,5元一个,10元一个的大肉粽当天还没煮出来,于是我们买了几个带回家,也算是来湖州一趟。

里巷埭(音dai),建于明清,0米长,依河而建,一河四桥,商店林立,是荻港古老的街市,现在的村民商业街。

店铺里人们在打牌,日子过得非常安逸。

店铺外挂着桂花糖年糕的招牌,原来是一个点心铺子。

各色从前时光的点心。每天这么放着,总归有人愿意买的吧。

桂花糖年糕,还有红糖年糕,粽子也有。

又是一家百年老店,丫丁手工面,里面有面条和馄饨皮的供应。

这里的馄饨皮,切成梯形的,与我们的长方形有所不同,我在想切下来的边边角角怎么办?主人每天煮面片吃?

施家馄饨的老板正在买馄饨皮子,原来我们吃到的馄饨,皮就是从这儿买的,小镇生活就是这么方便自然。

老板展示给我看这个机器,已经有90年了,专门摇馄饨皮的,不过现在加装了电动机,以前全靠手工摇,说:这样的工具你在别处不大容易看得到了。

秀水桥上有个红衣女子正在拍照,一个有点年纪但风姿绰约的女子,身材也保持得好。为她拍照的摄影师也专业,镜头很长。再看看我,一身T恤牛仔裤,双肩包运动鞋,跟这个女子相差十万八千里。

谁把莲叶扣在临河椅背上,是游客摘下来觉得没什么用丢弃了,还是当地人摘一个晒一晒煮荷叶糯米鸡吃?

鸿远堂,朱五楼故居,就是陈果夫的丈人家,年少时赤脚去上海钱庄打工,最后成了银行家,人称“赤脚财神”,他的女儿嫁了陈果夫。

里巷埭一景,就是有数不清的台阶,一户一阶下到河里洗衣洗菜,现在有自来水了,以前人们都在河里洗东西,有那么多台阶足以证明,当初河水的作用有多么大。

临近中午,哪怕吃了一碗施家馄饨,我们还是感到饿了,更何况30度的天气,还是很耗人的体力的。看到荻港美食街,进去看看。

没几家开着门,就在这荻港三碗面吃吧,湖州的面条的确很好吃。

菜单上真的只有三碗面:面有财、面狮子、面乾隆,阳春面不算。服务员告诉我面有财卖完了,那我们也不用选择困难了,一碗面狮子,顾名思义有狮子头,面乾隆是乾隆皇帝喜欢吃的烂糊鳝丝面,现炒,价格贵一点。

面条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白面,一种是绿色的加了桑叶汁的桑叶面,我们各要了一种面,两种都尝尝。

加在面汤里的猪油是灵魂。

在湖州几乎每次吃的都是干挑面,今天试试汤面,走了一上午,出了不少汗,补充一部分盐水。

架子上挂的是白面和桑叶面,一挂是一人份,倒成了装饰品。

这是别人点的阳春面加爆鱼,还有一些咸菜,看上去也不错。

面条都是现点现煮,一碗碗地下,这是在给我们煮桑叶面。

绿色的桑叶面煮好了很好看,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汤底里。浇头还要现炒,服务员让我们去找座位,面条会端上来的。

这墙上说的是面乾隆的来历,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吃到鳝丝面赞不绝口,乾隆活到89岁,所以面乾隆也叫做长寿面。

墙上用盘子做的装饰画,呈现着鱼桑文化。

我们坐的桌子,很是小清新,整洁而干净,与刚才的馄饨店不可同日而语。

服务员给我们一碗白面一碗绿面,分不清哪个跟哪个搭,索性各管各端上来,让我们自己搭配。这是面狮子的浇头,一个狮子头,两块素鸡,一点咸菜炒香干。

我们倒进了白面碗里。

狮子头虽然不大,但是肉质紧实,都是猪肉香,绝没有面粉糊糊的口感,好吃,这碗面16元。

炒鳝丝来了,一碟爆炒鳝丝,加了洋葱和绿尖椒做帮头,炒出来油比较大。

倒进绿色桑叶面做浇头。

拌开来吃,现炒的浇头总归比提前做好的菜味道好一点,烫嘴,香,感觉干拌会更好吃。这碗面30元。

我们的账单,加上一碗馄饨一共是51元,今天的午餐还不错吧?

吃完午饭,我们开车回家,回去的还有3、4个小时的车程。

接连去了三趟湖州,下一站要换一个方向了,我们还会去哪里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1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