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努力几百年依然无法融入西方的俄罗斯而言,“向东看”是大国崛起的另一条光明路线。然而当俄罗斯因俄乌冲突的久战不胜不得不掉头向东时,却发现向东远比向西更加艰难。
当俄罗斯从伊朗手中接过大批量的武器装备时,无论俄罗斯还是伊朗,心里都是炽热的,心态都是复杂的。
毕竟对伊朗而言,如果不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绞杀太不要脸,伊朗何至于和厮杀了几百年的宿敌并肩作战?而在俄罗斯看来,无论是进口伊朗武器还是将缴获的武器送到伊朗拆解剖析,都有着难以言喻的迫不得已。
因为俄罗斯最想指望的两个“东方大国”,中国不敢指望,印度则指望不上。
而俄罗斯之所以沦落到在东方无可指望的尴尬境地,静夜史认为和沙俄帝国以来尤其是苏联时代以来俄罗斯的历史选择有紧密联系。
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天生对土地有着变态的占有欲。继承自蒙古的“噬土成性”基因,让俄罗斯对别人的土地“爱得深沉”,领土在多年时间里更是猛增多倍,小小的莫斯科大公国也迅速成长为地跨亚欧美三大洲的大帝国。
领土的猛烈扩张,伴随的是周边国家和民族的遍体鳞伤。而作为东亚大国,我们自然首当其冲。
从年沙俄哥萨克骑兵入侵黑龙江流域以来,中俄就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激烈争夺。
虽然清朝前期,我们一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迫使沙俄不得不退出黑龙江流域。但随着清朝后期的盛极而衰,沙俄开始卷土重来并野蛮夺走外东北和外西北超过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
不仅如此,沙俄还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公然将长城以北作为其势力范围。
虽然沙俄的难看吃相激起了其他列强的怒火,日俄战争的惨败让沙俄不得不灰溜溜地滚出东北,但蒙古和唐努乌梁海却被永远地撕裂了出去。
外东北、外西北、蒙古及唐努乌梁海的丧失,让我们的北方防御态势被彻底逆转,从此我们不得不从向北俯瞰西伯利亚的主动转向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被北方严重威胁的全面被动。
对于我们而言,北方国土防御态势的危在旦夕,比失去数百万平方公里国土更可怕。对此作为始作俑者的俄罗斯不可能不心知肚明,其在远东对我们深入骨髓的防范已经说明了它们内心的恐惧。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中俄已经签订了边界条约,但俄罗斯作为曾经的趁火打劫者,不可能对中俄实力逆转后的可能遭遇心如止水。所以俄罗斯就算再苦再难,也不会和我们推心置腹,这是俄罗斯最基础的“本能”。
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除了经过70多年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努力,实力早已不是经历过苏联解体重创的俄罗斯能同日而语,让长期奉行“大俄罗斯”主义思想的俄罗斯难以在心态上接受时过境迁的现实。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在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实践后,确定了“不结盟”的外交宗旨。
毕竟,古今中外,大国与大国的结盟不仅意味着要为彼此承担额外的责任和义务,更对国际格造成了巨大影响,甚至会改变世界历史的走向。
所以,大国与大国的结盟,从来都是弊大于利,建国初期中苏结盟也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而大国与小国的结盟,本质上就是主仆的跟从,根本不存在平起平坐的可能。君不见美国身后的日韩和欧盟,跪在美国的牛仔裤下都显得个头出众。
可以说,大国就像草原上的雄狮,从来都是孤独的王者,所谓的“朋友遍天下”,更多的是追随者甚众。
所以,中俄作为两个一线大国,除了积重难返的历史恩怨,天生更是不具备结盟的可能,更没有为彼此利益两肋插刀的主观意愿。
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我们是俄罗斯取胜的最大筹码,俄罗斯也不敢指望。毕竟相比于失败,俄罗斯更害怕失去所谓的国际地位。只有等到俄罗斯山穷水尽之时,才不得不在我们面前放下所有矜持,并拿出足够大的诚意。
而在最后时刻到来之前,俄罗斯绝不会“轻言放弃”,毕竟除了苏联留下的恐怖核武器,俄罗斯还有一个叫印度的伙计。
今天的很多国人,对苏联在“一五计划”时期苏联的慷慨支援感恩戴德,殊不知这是我们赢得 胜利后的直接结果。彼时的苏联,期待我们作为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左膀右臂,因此才愿意慷慨解囊。
而印度,一没有中国的实力,二没有一己之力干翻17国“联合国军”的战绩,却得到了苏联堪比新中国甚至超过新中国的援助。
苏联之所以对印度如此有情有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印度不仅是美苏争相拉拢的香饽饽,有着相当的存在感,还是苏联走向印度洋的重要阵地。
更重要的是,印度作为我们的邻国,也是恶心我们的重要势力。
靠着英国殖民者几百年如一日的努力,印度终于告别了“地理概念”的时期,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
不过因为没有经过革命或战争的“淬炼”,印度没有自己的灵魂,只能移植英属印度的殖民精神,并将恢复英属印度版图作为此生追求。
而作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当然要比英属印度更出色,比如在侵略中国问题上。于是从 爆发后,印度就趁势大肆侵略中国领土,并最终在年引发了对印自卫反击战争。
而印度之所以敢于不自量力地挑衅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苏联不遗余力的支持。在中苏因“联合舰队”以及“长波电台”等事件全面交恶后,赫鲁晓夫不仅公开为印度提供武器,更在国际社会为印度摇旗呐喊,这让尼赫鲁这个开国总理的野心膨胀得越来越疯狂,并最终差点儿沦为亡国之君。
中印战争后,记吃不记打的印度很快又开始恶心我们,苏印关系依然稳定。可以说年正是因为苏联的支持印度才敢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并肢解巴基斯坦。
但问题是,即便是这样的再造之恩,印度也依然不能指望。
一方面,连巴基斯坦也搞不定的印度,天生就是二流国家。“印巴分治”协议建国的历程,让印度无法解决“政令不出新德里”的窘境,无法推行土地改革以构建工业体系,更无法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以释放劳动力。
所以,印度的崛起根本就是异想天开的幻想,消灭巴基斯坦冲出南亚更是自欺欺人的梦呓。而这种二流角色,对俄罗斯而言不说有和没有一样,也基本都是聊胜于无的存在。
另一方面,就是这种去不了俄罗斯法眼的二流实力,印度也没有全部为俄罗斯奉献的动力。从印度建国以来,虽然印度一直和苏联打得火热,俨然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但随着印度有了核武器,美国也开始对印度刮目相看,冷战结束后更是拉拢印度不遗余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当然愿意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而不是在俄罗斯的一棵树上吊死。
而这样的印度,对俄罗斯而言当然靠不住。所以俄罗斯与伊朗的互帮互助也就不足为奇了。
概括来说,因为难解难分的地缘矛盾,中俄不可能毫无保留地推心置腹,而印度虽然能和俄罗斯“距离产生美”,但却“又菜又爱玩”,根本不足以成为俄罗斯的左膀右臂。因此,就像亚历山大三世那句“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那就是陆军和海军”一样,无论俄罗斯向东看还是向西看,本质上都只能依靠自己。
这是俄罗斯最尴尬的现实:要是自己给力,何需看来看去?正是因为战斗力拉跨加剧了众叛亲离,一路向西遭遇更绝望的结局,俄罗斯才不得不向东而去。而东方最“给力”的中印却让俄罗斯更加无语。
在静夜史看来,相比于实力和粘性都指望不上的印度,俄罗斯更应该谋求从中国借力。只是,想要从中国借力实现东山再起,俄罗斯不仅要解决我们的北方国土安全问题,更要在心态上懂得实事求是。
而这对俄罗斯而言,似乎难于登天,因此,俄罗斯“向东看”无可指望的尴尬结局,也就不足为奇。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