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如何在银行股上挣大钱

治疗白癜风需多少费用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823/4454953.html

硅谷银行暴雷准备退市了,瑞士信贷要被收购了,第一共和银行要卖身增发了,国内外的银行股普遍大幅下跌。最近在整理巴菲特的投资案例,其实老爷子在银行股上赚大钱方式就是:在众人恐慌的时候买入优质银行并呆坐持有。

下面就以富国银行的例子聊聊巴菲特是怎样在13年间取得10倍以上的投资回报。

1、耐心等股价暴跌

年,富国银行的前身富国公司在美国加州创立,主营快递和银行业务,相当于镖局和票号的混合体。彼时的加州还处在拓荒阶段,是淘金客的热土、冒险者的乐园。富国银行的logo中就有骏马飞驰拉动的马车,体现了西部牛仔的探索精神。

年,富国银行从母公司分离出来,专注经营银行业务。加州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州,没有什么大企业,草根出身、辛勤工作、梦想致富是大多人的想法。这一点就像深圳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所以扎根于此的富国银行一开始也主要是对个人和小微企业开展贷款业务,这就是富国零售银行的基因来源。

在这里感慨一句,移民城市加州孕育了富国银行的零售基因,同样是移民城市的深圳也诞生了国内最好的零售银行——招商银行,很多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环境的熏陶。

收回来继续讲,到年代,富国银行已经成为加州最大的社区银行之一。年,美国银行业跨州兼并政策初步松动。为了拓展收入来源,富国银行开始在加州及邻州开展并购。在整个80年代及90年代初,富国银行收购的金融机构超过了家。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但一场危机却悄然到来。

从年开始,加州的房地产陷入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快速下跌,给房地产借钱的银行业也跟着遭殃。

巴菲特是这样描述当时的银行业:

“年,银行业陷入一片混乱是有道理的。很多原本声誉不错的银行,被媒体不断揭露出各种愚蠢的放贷行为。随着管理层一次次地保证没事,然后一次次地曝出庞大的损失,投资者毫无障碍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所有银行的数据通通无法信任。”

其实这番描述改个时间和主语,不就正是我们过去两年房地产的真实写照吗?高杠杆企业的崩塌都是相似的。

美国实力不强的中小银行出现了大面积倒闭,在一片恐慌中,大多数人不管企业质量高低、不看估值水平,都在疯狂抛售银行股。

零售业务为主、加州市场为主的富国银行是美国主要银行中商业地产贷款占比最高的银行,大部分投资者认为,如果加州房地产出问题,富国银行将是大输家,房地产抵押价值下降、买房者违约断供、计提资产减值等一通操作必然会大幅降低富国银行的利润。

年,富国银行股价跌超50%。

就在这时,一个喜欢吃汉堡、喝可乐的精明老头盯上了富国银行。

2、低价买优质银行

在年致股东的信上,巴菲特谈到了买入富国银行的操作:

“年,我们几乎没有大额的买入或卖出,唯一的另外是富国银行。趁着大家一片恐慌逃离银行时,我们逆势以2.9亿美元的代价,买入了富国银行约10%的股份。其中有1/6是年买到,剩余部分是年内买入的。买入价格大约对应5倍PE,不足税前利润的3倍。”

可以看到,巴老爷子的买入价格是非常便宜的,只有5倍PE。

为什么选中了富国银行银行呢?巴菲特说道:

“银行业的特点是高杠杆运行,总资产通常是净资产的20倍。在这种情况,小错就能酿成大祸。遗憾的是,在银行业,犯错是常态,做对才是特例。

由于20倍的杠杆会放大管理层的优势和弱点,因此我们不会以所谓“便宜”的价格买下经营不善的银行,而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经营良好的银行。”

什么才算是优秀的银行呢?

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巴菲特会考虑收购硅谷银行吗?》,巴菲特认为优秀银行三个要点:

1)稳定的低成本存款

2)靠谱不跟风的管理层

3)不要为了省事买过多的长期债券

在富国银行员工人手一册的《富国银行的愿景与价值观》(TheVisionValuesofWellsFargo)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富国银行首先是本地的,然后才是全国性的。我们不是生来就是一家全国性的银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地方性。我们的出身是一家扎根于社区的小型地方银行,在社区的街头巷尾与客户们打成一片;然后才凭借自己的努力,成长为在社区银行业务上颇有心得的区域性银行;最后,通过不断地并购与扩张,富国银行才成长为一家全国性银行。”

深耕零售市场的富国银行具有很强的用户黏性,得以在账户中沉淀大量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房地产市场的短期拖累并没有改变富国银行零售银行的优秀基因,这一点也是国内招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显然,巴菲特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了短期房地产危机背后富国银行的长期竞争优势:

“买进银行时,银行是否有低成本的核心存款很重要。富国银行获取存款的成本是全美最低,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富国银行可以挣钱,我并不是说“一定”会挣到钱,但它有更大概率挣到钱。”

在此基础上,当时的富国银行管理层并没有像很多同行一样买入大量看似安全保险但是收益不高的长期债券,而是将资金配置到能产生更高回报的贷款业务上。

资金成本低,贷款利率高,富国银行的赚钱能力自然强。

巴菲特总结道:

“富国银行是一家管理优秀、净资产回报率很高的银行,账面资产总额高达亿美元,净资产回报率超过20%。”

3、呆坐持有赚大钱

到年底,富国银行股价开始触底反弹。截止年,富国银行银行股价已经实现低位翻倍,实现了低估值修复。

接下来的几年,富国银行趁着政策红利开始大步向前发展。

年,美国银行体系“分州而治”的局面彻底瓦解,银行可以跨州进行大额收购。富国银行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启了买买买的并购扩张之路。

年,并购第一州际银行,公司体量直接翻倍。年,与西北银行合并,从一家区域性银行跻身为全国型银行。

下面是富国银行的员工数量变化,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富国银行在90年代的增长是十分迅速的,富国银行的股价也开启了上涨模式。

从年到年,巴老爷子逐步卖出富国银行40%左右的持股,收回15亿美元左右。剩下的60%股份在年底市值超过20亿美元。

到这个时候为止,巴菲特在富国银行上大赚特赚,算上期间分红,13年间取得了10倍以上的收益。

4、买优质银行才是出路

雪球上买银行股成名的大V有很多,其中云蒙和招行谷子地可以说是对比最强烈的两个人。

云蒙买低质银行堕入深渊,招行谷子地买优秀银行财务自由。

云蒙融资买入低质银行,相当于是在杠杆行业上再加杠杆,按照巴菲特买银行股的投资逻辑来讲可以说是错上加错。

云蒙自己总结:人生开不起这样的玩笑。

买看起来便宜的中国华融、民生银行、重庆农商银行,亏惨了。

高价+高杠杆买入四大国有银行,又亏了。

更令人感到唏嘘不已的是,云蒙早期正是靠着重仓优质的招商银行赚到了大钱,结果后来因为贪图账面便宜的银行而大亏。

招行的市值在15年后实现了对民生银行的全面超越。

不知道云蒙是否会难以安眠,辗转反侧,为自己没能一直持有招行而流下悔恨的泪水呢?

可悲可叹之人自身必有可恨之处,云蒙依然执迷不悟,房子抵押了,继续加杠杆,心态上已经认为自己是一个小丑,一名赌徒。

不知道云蒙是不是因为错过招行而醋意大起,曾经有段时间对招行落井下石,疯狂点名碰瓷招行谷子地。

ice_招行谷子地坚持买优质银行,而且大量的仓位是在招行低估、管理层优秀、转型零售银行不久的时候买入的,非常符合巴菲特买银行股的投资逻辑。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银行股投资具有一定难度,行业优等生和差生的投资收益率会有天壤之别。

实际上,哪怕是巴菲特,后期持有富国银行的收益也十分平庸,甚至对富国银行的管理层出现了严重的错判。

学习投资大师千万不要像加入宗教一样,别人说啥都照单全收。大师们犯下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学习价值。

我准备后面写篇文章聊聊富国银行是如何从优秀走向衰落的,有兴趣的可以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22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