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战役时,团四连一班长郑长官带领全班悄悄地扑进了敌人阵地,把正在装炮弹的美国大兵吓得够呛。震惊过后,这些美国大兵发出了像受惊女人才会发出的惊叫声,整个阵地瞬间乱成一锅粥,到处都是奔跑的美国兵。
根据战地记者李峰著作的《决战朝鲜》记载,四连遇到的这股敌人是骑兵 师下属的骑兵第八团。郑长官摸上阵地后一枪没放,全用刺刀干活,很快就将所有的美国兵给撂倒,让他们也尝尝咱们土八路的家传功夫。
四连连长王震斌带着部队继续往前冲。跑到一条街边发现一大堆电话线,王振斌高兴得发疯,赶紧顺着电话线冲,肯定能逮住个敌军指挥所。这帮子人跑到三滩川大桥,终于闯进那一大把电话线的尽头处,听到里面叽里呱啦的叫声,立刻毫不犹豫地开枪射击。过了一会儿里面逐渐沉浸了下来,事后才知道,还真是一个骑兵第八团的指挥所。
现在云山城内部队已经打成了一锅粥,骑兵第八团团长帕尔上校见事不妙,就打算丢掉所有重装备脚底抹油。 营和第二营溜得最快,虽然受到了一定损失但好歹保住性命,可是骑八团第三营可没那么走运了。
第三营营长是澳德蒙少校,他正在指挥所里面布置逃跑事宜时,却发现一大堆带着狗皮帽子的士兵就这样大摇大摆地接近了他的指挥所,直接断掉了他撤退的道路。但第三营的美国士兵心态确实不错,居然一个个走上前,嘴里说着哈喽,还想要跟对方来一个亲切握手。
结果随着一声短促的喇叭响,对面直接枪声大作,一阵鸡飞狗跳之后第三营营地被打了个乱七八糟。奥德蒙少校决定出来问问情况,当场就被一排手榴弹炸倒在地。以至于后来一些第三营被俘虏的美军士兵很不服气:你们这是什么打法?这简直是西部牛仔欺负印第安人。
这帮子带着狗皮帽子的战士是39军师师长王良太的宝贝嘎达警卫连,仗不打到关键时刻可不舍得把他们撒出去,但现在当然是关键时刻。受了天下委屈的美军第三营残余部队好不容易跑到了诸仁桥以北的开阔地带,再用坦克围了一个方圆多米的环状阵地,这才勉强算扎住了阵脚。
可是第三营现在的状况非常凄惨,他们已经死伤过半。11月2日和11月3日,第三营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希望突出重围,但始终也没冲出去。美军骑兵 师师长盖伊少将迫于无奈只能将该营抛弃,自己带着主力部队溜之大吉。连整个师都要被包了饺子,一个营就随他们去吧。
《决战朝鲜》中记录,被抛弃的第三营最终选择了投降。其中一名美国士兵告诉中国兵说:我们的投降是光荣的。我们投降有四个条件:一是子弹没有了,二是补给断绝,三是通讯联络中断,四是被包围跑不出去,而我们完全符合这四个条件。
美国人在撤销部队番号上展现出了极高效率,第三营整建制投降之后,11月6日美国陆军就将第八团第三营的番号撤销。后来第三营的官兵返回国内告诉他们的前同僚说:我们从来没有遇过像中国人那样的打法,学校里面也没学过,他们的打法千奇百怪,我们根本就没办法应付。
战地记者李峰在其著作《决战朝鲜》中说,什么叫没办法应付?咱们自从建军以后,哪次战争不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如果遇到个敌人就说没法应付,又何来现在的新中国。从这一点上来看,美国真的是钢多气少,而我们 战士是钢少气多。
推荐大家多看看李锋著作的《决战朝鲜》。这本书从雅尔塔协定讲起,一直讲到了板门店谈判结束,讲解了五次战役的全过程,其中的细节讲述尤其令人振奋。本文内容也大多节选于决战朝鲜。因为篇幅原因我本人进行了一些修改。想要看原汁原味的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购买。